•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重庆人文
  • 印尼中苏拉威西省发生77级地震 已发布海啸预警
  •   黄菊陈良宇

      在异域他乡,感受和体验当地人文,又或是回到家乡,在乡音方言中找寻曾经的那份记忆,这或许是不少人国庆长假的安排。以“方言+旅游”做文章,以方言这一独一无二的地域文化特色吸引汇聚游客,这已成为不少景区的选择。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是原生态的乡愁符号。重庆面积大,民族众多,所谓十里不同音。近年来,重庆各区县根据自身旅游与文化特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今年8月26木洞山歌唱到了美国,这则消息在朋友圈刷屏。巴南区木洞山歌是木洞镇当地传唱的传统山歌歌种,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

      木洞山歌在当地具有很强的传承性,人们在春播的插秧时节和金秋水稻的收割季节,经常都会看到人们边劳动边唱山歌的场景。歌词中,大量运用当地方言俚语,边唱边跳,特色鲜明。

      巴南区在传承发扬木洞山歌的同时,注重将其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每年都举行木洞山歌节,吸引了大量游人前来。在古香古色的木洞河街,清明、中秋、春节等传统佳节,都会举行大规模的旅游活动,每次活动,木洞山歌必然成为压轴节目。在今年的中秋丰收节活动中,有不少旅游甚至远从驱车前来木洞,一睹木洞山歌芳容。

      在注重当地表现的同时,巴南区还注重让木洞山歌走出去的方式,吸引更多潜在游客。木洞山歌先后多次CCTV的节目中,《星光大道》《幸福账单》等节目都留下了木洞山歌嘹亮的歌声。

      今年8月26日至9月2日,木洞山歌作为文化交流项目亮相美国西雅图、明尼阿波利斯、纽约三座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利用木洞山歌这个载体,将独具特色的巴渝方言俚语,唱到了美国。

      这些巴言俚语的歌声,在收获掌声的同时,也让听过的客人知道了木洞,知道了木洞山歌,更有客人冲着对这一方言语的欣赏来旅游,成为推动木洞旅游经济繁荣发展的一股独特力量。

      木洞镇镇统计,仅中秋三天假期,前来木洞旅游的人数就高达5万余人,其中外地游客甚至海外游客占了相当大比例,而大家的兴致之一就是来原生地欣赏木洞山歌,听学巴言俚语。

      江津,不光有江小白,还有四面山,更有独特的江津方言。这个离重庆主城不远却独具一方语言特色的城市,与周边各个区县的口音均不相同。这也造就了江津独特的方言文化魅力。

      近年来,江津通过打造特色文化名片,促进消费,带动了产业发展。在创新融合发展特色文化上的探索实践上取得不错的成绩。其中,李市镇利用方言为载体,大兴李市山歌,举办“旱码头龙舟歌会”等,成为江津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发展的样本。

      李市山歌主要盛传于明末清初,因为李市镇无河流,所以每逢端午节,人们便在街上划起“旱龙船”,吼起、唱和山歌,然后汇集到坝上黄桷树下齐唱山歌,久而久之形成了李市的传统民俗。2011年,李市山歌被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形成现在的“旱码头龙舟歌会”。

      李市镇的龙舟歌会,以一村一歌为代表,牌坊村刘家山歌队一曲《过端阳好热闹》、龙吟村陈家山歌队《好久没有唱山歌》,夕阳乐山歌队《太阳出来一点红》……歌会上,取用赛歌的形式,场面热闹非凡,气氛活跃。

      李市镇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富硒茶园、花卉观赏园、水果采摘园等聚集,一年四季不愁玩。游客来到在这里,除体验乡村生活外,还可欣赏到地道的“方言山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魅力。近年来,李市镇利用方言山歌为载体,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吸引了重庆周边仍甚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体验一把田园山歌般的生活。

      据江津区统计,今年端午小长假,江津区白沙镇、塘河镇、李市镇等地推出龙舟竞渡、山歌会、塘河婚俗等“一大波”非遗文化表演,增长了假日期间游客停留时间和人均花费,端午期间,全区累计接待游客31.2万人次,同比增长15.94%;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25.52% 。

      重庆方言中,酉阳、秀山、黔江、彭水、武隆、石柱一带可谓独具特色,这汇聚了土家族、苗族聚居。在历史的长河中,土家族、苗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同时,以当地方言传唱的民歌堪称天籁之音。

      将方言民歌与旅游相结合,渝东南各区县也走得更早,取得的成绩最这突出。早在2008年酉阳县申报的“酉阳民歌”就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曲目有《不要愁来不要焦》、《太阳去了坡背凉》、《木叶情歌》、《这边岭来那边梁》等。

      土家方言民歌传唱最广,在湖北、贵州等多个地区,很多歌曲都是相通的。比如《黄杨扁担》起源于酉阳县和秀山县,是土家族宝贵的文化资源,几乎每一本关于中国民歌的书,都会将其收入。

      如今在酉秀黔彭等区县旅游,走进各个景点都能听到悠扬的方言民歌传唱,歌者身着民族服装,三五成群,站在景点大门处,敞开歌喉,用最纯正的唱腔迎接远到的客人。有些地方还将当地方言民歌制成CD,作为文旅产品,推销给旅客。《黄扬扁担》《六口茶》都是保留曲目。

      这些充满巴渝方言的歌词,朗朗上口,经过不断传唱,使得外地游客也慢慢学会,经常会不自觉的哼唱起来。

      近年来,酉阳县大力发展民俗文化与旅游结合之,印刷出版《酉阳旅游》《酉阳民歌》《酉阳情韵》《酉阳攻略》等旅游画册、、丛书、光碟、手绘地图等,极大地丰富了旅游文化市场。

      资料显示,2017年,酉阳县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20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和19.8%。

      当前,一些地方旅游开发目前呈大规模发展的态势,旅游规划相互借鉴、相互抄袭现象严重。古街、古镇、特色商业步行街形式雷同。如何做出特色,避免千镇一面,地方传统文化,就派上了大用场。有效利用地方方言,能使其在旅游开发中形成特色旅游元素。

      作为长江上游历史悠久的码头城市,其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一开始就打上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杂糅相溶的烙印。因其独特气质,也吸引了大批游人将重庆作为旅游目的地。

      9月20日,美团旅行与中国旅行社协会联合发布《国庆黄金周旅行趋势报告》显示,2018年国庆黄金周消费者旅行意愿旺盛,重庆进入国内游目的地城市前六名。成为全国民宿人气排行城市场第二位。更是在95后最喜爱的民宿目的地,排全国第一。

      越来越多的人想了解重庆,走进重庆,品味重庆人的生活,重庆文化。当然,这其中,生动有趣的重庆方言,也成为外地游客了解重庆风貌的一宝。巴渝幽默豪爽的个性,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游客。

      经常能看到,游客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重庆游玩之后,时不时也冒出地道的重庆话来,诸如“黑”、”宝器”、“撒脱”等词语。

      重庆方言在特定的区域营造出的文化旅游特色,让游人在现实中感受到“巴山”的文化氛围,感受重庆独特气质,这将极大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本文由海南柴油发电机组 www.hnjqc.cn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