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糖醋排骨,最大的问题不是怎么做。因为我发现,只要找准了甜酸比就不会难吃——原则是糖和醋一比一。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自己这张嘴巴的刁钻程度,调整,糖多一点醋多一点,都无伤大雅。
无锡的朋友表示,糖醋排骨就是在我们无锡诞生的,你还问哪个菜系?广东的朋友也表示,糖醋排骨明明是一道粤菜;上海的朋友不服气了,我们的糖醋小排是本帮原创,天下无敌;山东的朋友非常自信,你们去看看孔府菜的菜谱,糖醋味就是我们山东人发明的;湖南朋友则笑眯眯端上一份带辣椒的糖醋排骨:这个算湘菜不……
川菜厨师一言不发,静悄悄摸出一本川菜菜谱:人早有,糖醋味型属于川菜24味型之一。大有天下糖醋,尽归川菜的无双气势。
事实上,在糖醋排骨之前,出现的是糖醋鱼,这是我看到的第一个在川地出现的糖醋味菜式。1908出版的《成都通览》一书,就有“糖醋鱼”的记载,却没有糖醋排骨。糖醋二味,在中国烹饪史上出现极早,其联袂登场,绝对是高概率事件——比如南宋临安城的宋嫂鱼,据说就是一道糖醋鱼。
你看看川菜的味型体系就晓得,他们几乎把中国菜里面的所有味道,都揽入川菜怀里。川菜24种味型,把辣的不辣的、麻的不麻的、还有甜的酸的咸的鲜的……除了咖哩、沙茶等少数几种,实在不好意思算到川菜头上,其它都厚着脸皮,一网打尽,全数收入川菜菜谱。理由无可辩驳:我们川菜厨师会做,而且我们四川、重庆人也喜欢吃,所以必须算作川菜。
搞得人家鲁菜、粤菜、淮扬菜的厨师们,拿着川菜菜谱一脸苦逼:咸鲜味是川菜、糖醋味是川菜,尼玛你们还要不要脸,把纯甜味也算成川菜。搞半天,我们鲁菜、粤菜、淮扬菜的诸多味道,自古以来都是川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所以,最后的结果是,中国菜里面,除了川菜有24种味型,其余各种菜系,都干脆闭嘴不谈味型,只谈菜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占位就是卡位,你先占了这些位,也就卡住了别人的位。对这种的,我表示非常和自豪。
有些高手很讲理,说,川菜里面的糖醋味型这些东东,有我们川菜的独特做法,和你们的做法不同。但是,在下翻遍川菜菜谱,也问了不少川菜大厨,书上写的、大厨说的,和其它菜系的糖醋排骨,实在没有什么区别呀。
你说川菜糖醋排骨是油炸,人家也有油炸;你说我们是先炒糖色,人家也有先炒糖色;你说我们川菜里面,糖醋排骨是凉菜,事实上,糖醋排骨,在很多地方都是凉菜。
要讲道理。我觉得吧,川菜已经把麻辣江湖牢牢控制在手里了,还要把手脚伸到人家非麻辣的世界里,占一大堆地盘,确实有点。
川菜24种味型,真正属于川渝两地独创、独有的,也就鱼香、家常、麻辣等十来种,其余大多数,比如糖醋味等,就是中国各个菜系的共有味型。而很多菜式,比如糖醋排骨,也是白毛猪儿家家有,算是共有菜式。有人认为,实在没有必要,把这些大家共有的地盘,非插上一杆川菜的旗帜不可。
上层社会是清淡的世界。菜、公馆菜和包席馆的菜,都是根本辣椒的。直到初年,还有这样的规矩:一桌高端宴席,最多只能有一款带辣椒的菜。这部分清淡菜式,其前身,几乎都源自鲁菜和淮扬菜,演变下来,就成了现在川菜菜谱里面那些的非麻辣菜式。
随着时代演变,尤其是清末民初鼎革之际,上下阶层的菜式发生猛烈碰撞,麻辣味道大规模往上逆袭。两者交融之后,川菜里面的麻辣菜式,在那些曾经对麻辣不屑一顾的老一辈大厨深度参与下,日渐增多,遂逐渐定格下来,成为川菜的主要特点。
这也是川菜的尴尬,一方面,发展出了自己的独有味型,另一方面,也在草创阶段,积存了大量学自其它菜系的味型。所以,川菜这种味涵天下、融合渐进的特点,自有其历史原因。
糖醋排骨的故事告诉我们,现在,各个菜系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很多菜式,已经说不清楚到底算哪一家的了,也没有必要强分彼此,好吃就是。
但,作为老四大菜系之首的川菜,应该仔细梳理、研究自己的原创味型、基础技法、核心菜式,然后,在保留自己独特性的基础上,再去融合、创新、发展。
写到这里,我得去试一下了。人家湖南人,在糖醋排骨里面加海椒面,居然也很好吃,我准备加一把泡椒进去,再加糖醋,你猜好不好吃?
本文来源于ip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