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翻开老城重庆的文化,每一页都闪烁着舌尖上的味道!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是四通八达的交通线、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更多的还是城市中独有的地理和文化中诞生出的一个个城市符号,更是记忆,是生活,也可能是向往,是一些文化的残片。
重庆有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水深浪平,是天然港口。曾经朝天门停满各种各样的船舶,樯桅如林、船篷相连,挤得密密匝匝,甚至里三层外三层的,把江河都塞满了。岸边是各种各样的街市,真是店铺相依、人来人往。天还未亮,码头上就油灯闪闪,炊烟缭缭,卖小面的便开始呐喊叫卖。到深夜,酒馆、茶馆、烟馆、妓馆还灯影闪烁,招徕着南来北往的行人,久久平息不下来。码头就像重庆城的嘴,不停地吞吐着,重庆城也就在这样的吞吐中发展起来。
说起洞子,恐怕没多少人知道是什么?可说起《火锅英雄》,估计很多人便知道“洞子”是什么了。重庆地下是空的,因为全市约有110万平方米的防空洞。抗战爆发之初,蒋介石即致电刚成立的防空司令部,令其负责指导挖筑简易的防空壕沟,并明确要求防空壕须深6尺,宽2尺,上盖木板并厚加土层。这张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防空工程网,是数以万计重庆人民以最原始的工具、最笨拙的土法,风餐露宿、肩挑背磨、一锤一撬、一手一脚打出来的、挖出来的、炸出来的。
上世纪90年代末,一部《山城棒棒军》曾在全国电视圈掀起方言剧热潮。棒棒儿堪称是重庆发展的‘活化石’。他们用汗水与肩上的挑棒记录下了重庆发展的历程据考证,重庆山高坡陡,19世纪末就开始有了“棒棒”,甚至形成颇具规模的局、号。上个世纪也正是成千上万的“棒棒”冒着日机狂轰滥炸,与民生公司的船队一起,完成了中国民族工业在战火中的这次,而现在棒棒儿也传承这样的活…
重庆美食,有两大招牌:火锅与小面,火锅自然不说,人尽皆知。但是小面,有不少朋友认为就是一种面食,但是其中的内涵很多朋友却不得而知。很多人认为小面就是一种调味后的普通,不像北方面食重汤头也不像南方面食重浇头。但恰恰相反,重庆的小面也许比任何面食更加注重细节与味道。
不管担活的棒棒儿还是工作的白领,在每天的某个时候,总会找到一对高矮板凳,坐下喊一碗小面,既饱腹又解馋。重庆小面它可以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只要你坐下来,就可以享受。
正如作者巡街时发现的这家叫做仇婆的面庄,板凳一高一矮,背包的学生、下班的白领、逛街的情侣总会在这里坐下,喊上一碗小面。
在和仇婆的老板攀谈才得知,原来仇婆已经历了3代人的传承,最早就是在码头边边儿推个车摆两张板凳。老板说:“从小,妈老汉儿就说做面就是做心,你要做就一定要做好,不能马虎。所以到现在我们仇婆的熟油海椒还是我自己挑选炼制,每天早上都要个人尝一碗小面试试熟油海椒、花椒、猪油的味道。”
说道这里,作者不由自主的又坐在了板凳上,再一次得喊上一碗小面,面白、汤红、菜绿,弥散着猪油的香气,一口下去麻辣鲜香还夹杂着榨菜的爽口,看似简单的小面却有如此的口感与味道。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