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岭二厂、洪崖洞、湖广会馆……今年五一期间,这些景点成为游客们来重庆的“打卡”必到之地。可是,如果你只是来这些地方走一圈、拍张照就离开,就有点遗憾了,因为这些网红景点都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今天,重庆日报记者就带你走近这些景点,更深入地了解它们。
5月10日,尽管已经过了五一假期,仍有不少游客在鹅岭二厂文创公园游玩。他们三五成群,要么在那些别具特色的工业建筑和文创商店前“凹造型”,要么在咖啡馆门口举着杆“咔嚓”一下。
印制二厂的前身,是时期的中央银行印钞厂,游客大多并不了解,这里曾是重庆的彩印中心和西南印刷工业的彩印巨头。1950至1970年代,在重庆,凡是带色的纸片儿,差不多都是在这里印的。
随着时代发展,曾经轰鸣的机器渐渐停歇,二厂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年初,岭空间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周迓昕拿到了印制二厂工业遗产项目,计划将其打造成二厂文创公园。
去年6月,不动二厂外部的一砖一瓦,在自带怀旧风格的厂房基础之上,经过的二厂文创公园正式开园,这座差点荒废的老厂以最文艺的方式“活”了过来。
周迓昕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为了更好地体现二厂的文化内涵,展现印刷的历史,目前,他们正着手在园区内打造一家小型的印刷博物馆,馆内将会陈设二厂过去的印刷设备,展示印刷制版的工艺,揭秘造币技术中水印的制作工艺。同时还会邀请游客展开互动,让他们自己体验水印制作等。印刷博物馆预计在今年10月之前开馆。
“除了展示印刷文化,还有一种文化是重庆建筑中特有的文化,可能也是此前大家忽略了的,我们正准备把它推出来。” 周迓昕所说的,就是“天台文化”。
周迓昕称:“天台是重庆建筑的一大特色,它是我们的生活场所,小时候,妈妈会在天台上晒被子;它也是我们的社交空间,小伙伴们喜欢在天台上聊天、玩游戏。现在,天台成了观景平台,成了户外休闲空间。从小的视角来看,天台是我们自己家的天台,从大的方面来看,天台也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二厂的天台也是观赏城市山水的绝佳地方。据悉,今年6月-10月,二厂将会在它的7个天台上开展与重庆年轻人相关的文化活动,包括展览、音乐会等,“让外地人逐渐关注重庆的天台文化。”
五一假期,洪崖洞景区“热”得发烫,接待游客达14.2万人次,同比增长120%。由于形似宫崎骏动画《千与千寻》里的场景,洪崖洞近几年已成为重庆的人气地标之一。
重庆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洪崖洞原名洪崖门,是古重庆城门之一,拥有2300年的历史。明代洪崖洞地僻人稀,一派田园风光,城内数条小溪交汇于此。沿崖而下,仿佛呈现出“浓翠滴空濛”的佳景,此地亦有苏轼、任仲仪、黄庭坚题刻数篇。
如今,游客们站在长滨上,可以望见岩壁上方有水瀑流下,壁上刻有“洪崖滴翠”四个鲜红的大字,这就是古“巴渝十二景”之一的“洪崖滴翠”。
在古代,崖上流水倾泻如帘,状若飞瀑,形成了“洪崖滴翠”一景,在明代就被列为“渝城八景”之一。
已故文史专家彭伯通著的《古城重庆》一录,清乾隆十六年至二十五年间,巴县知县王尔鉴在主持纂修《巴县志》的过程中,将原有的“渝城八景”进行了增减和调整,厘定了“巴渝十二景”,其中,“洪崖滴翠”位列第二。此举也令“洪崖滴翠”声名远播。
在王尔鉴的眼中,“洪崖滴翠”这处景点“夏秋如瀑布,冬春溜滴,汇入小池入江。石苔叠翠,池水翻澜,夕阳返照,五色陆离,莫可名状”,非常美丽。
该公司总裁何永智表示,重庆元素是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考虑得最多的问题,“我想建吊脚楼,但是,因为重庆的气候以及未来防火的需求,却不能使用吊脚楼重要的建筑材料——木头。可是,离开了木头的吊脚楼,还叫吊脚楼吗?”
后来,何永智到了山西乔家大院,看到了石头做的花鸟鱼虫,这给她带来了灵感:为什么不能用石头做出一根根“木材”,用它们来建起吊脚楼呢?这一想法得到了设计团队的认可。
5月9日,从西安来渝旅游的袁可言花了小半天时间慢慢逛了洪崖洞。他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自己专门避开旅游高峰来到洪崖洞,来之前做足了“功课”,“了解了这里的历史文化,再看它的现在,会觉得它既有历史的韵味,又有现代的光彩。懂得,才会更爱它。”
据悉,为了缓解洪崖洞的人流压力,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准备打通洪崖洞负一楼到来福士广场的通道,形成1.8公里的一廊两街格局,缓解超限客流带来的种种隐忧。根据这一新构想,洪崖洞的衍生部分同样具有美食、美景和文化基因。比如1200个历史人物陶艺、可以坐108人的大火锅等,让洪崖洞的品牌价值再次提升。
随着“网红重庆”知名度的不断扩大,位于渝中区东水门长江边的湖广会馆也成为外地游客来渝的“打卡地”。
湖广会馆建筑群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乾隆、道光、光绪年间又不断进行了扩建、新建和改建,目前看到的会星期六左眼跳馆群是清道光和光绪年间重建的。
据了解,湖广会馆是目前已知的全国城市中心区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它是清代重庆作为繁华商埠的历史,也是清代前期到初年重庆的移民文化、商业文化和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湖广会馆相关负责人杨介绍。
会馆建筑群中有一个重庆湖广填四川移民博物馆,它生动再现了人类移民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移民浪潮——湖广填四川移动,置身于此,犹如回到300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移动中。
杨说:“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有必要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这座城市曾经历了什么?湖广会馆凝聚了巴渝先民对文化的和骄傲,是华夏文明在巴渝大地传承的重要载体。”
杨介绍,一直以来,会馆以“塑造城市文化生活”为目标,传统文化,每年结合节假日举办春节“禹王庙会”、清明“禹王祭祀”、五一“听江民谣歌会”、国庆“移民文化节”等活动。
今年五一假期,重庆文保志愿者“冰锅”就到湖广会馆欣赏了“听江民谣歌会”。他说:“听着年轻人在百年的老戏台上演唱着纯正的重庆民谣,让人不禁浮想联翩。这仿佛是一场穿越时空的。”
杨告诉重庆日报记者,接下来,他们将针对青少年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在今年暑假推出针对小学生的“研学课堂”,让孩子们来这里了解城市的历史,学习中华礼仪,体验漆器、夏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
今年7月,会馆还将针对高考考生继续开展“金榜题名季”活动,让即将外出求学的学子、外地来渝求学的学子都来这里感受重庆的文化,让古老的会馆在城市文化生活中持续发挥作用,魅力。(重庆日报记者 兰世秋)
鹅岭二厂、洪崖洞、湖广会馆……今年五一期间,这些景点成为游客们来重庆的“打卡”必到之地。可是,如果你只是来这些地方走一圈、拍张照就离开,就有点遗憾了,因为这些网红景点都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今天,重庆日报记者就带你走近这些景点,更深入地了解它们。
5月10日,尽管已经过了五一假期,仍有不少游客在鹅岭二厂文创公园游玩。他们三五成群,要么在那些别具特色的工业建筑和文创商店前“凹造型”,要么在咖啡馆门口举着杆“咔嚓”一下。
印制二厂的前身,是时期的中央银行印钞厂,游客大多并不了解,这里曾是重庆的彩印中心和西南印刷工业的彩印巨头。1950至1970年代,在重庆,凡是带色的纸片儿,差不多都是在这里印的。
随着时代发展,曾经轰鸣的机器渐渐停歇,二厂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年初,岭空间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周迓昕拿到了印制二厂工业遗产项目,计划将其打造成二厂文创公园。
去年6月,不动二厂外部的一砖一瓦,在自带怀旧风格的厂房基础之上,经过的二厂文创公园正式开园,这座差点荒废的老厂以最文艺的方式“活”了过来。
周迓昕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为了更好地体现二厂的文化内涵,展现印刷的历史,目前,他们正着手在园区内打造一家小型的印刷博物馆,馆内将会陈设二厂过去的印刷设备,展示印刷制版的工艺,揭秘造币技术中水印的制作工艺。同时还会邀请游客展开互动,让他们自己体验水印制作等。印刷博物馆预计在今年10月之前开馆。
“除了展示印刷文化,还有一种文化是重庆建筑中特有的文化,可能也是此前大家忽略了的,我们正准备把它推出来。” 周迓昕所说的,就是“天台文化”。
周迓昕称:“天台是重庆建筑的一大特色,它是我们的生活场所,小时候,妈妈会在天台上晒被子;它也是我们的社交空间,小伙伴们喜欢在天台上聊天、玩游戏。现在,天台成了观景平台,成了户外休闲空间。从小的视角来看,天台是我们自己家的天台,从大的方面来看,天台也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二厂的天台也是观赏城市山水的绝佳地方。据悉,今年6月-10月,二厂将会在它的7个天台上开展与重庆年轻人相关的文化活动,包括展览、音乐会等,“让外地人逐渐关注重庆的天台文化。”
五一假期,洪崖洞景区“热”得发烫,接待游客达14.2万人次,同比增长120%。由于形似宫崎骏动画《千与千寻》里的场景,洪崖洞近几年已成为重庆的人气地标之一。
重庆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洪崖洞原名洪崖门,是古重庆城门之一,拥有2300年的历史。明代洪崖洞地僻人稀,一派田园风光,城内数条小溪交汇于此。沿崖而下,仿佛呈现出“浓翠滴空濛”的佳景,此地亦有苏轼、任仲仪、黄庭坚题刻数篇。
如今,游客们站在长滨上,可以望见岩壁上方有水瀑流下,壁上刻有“洪崖滴翠”四个鲜红的大字,这就是古“巴渝十二景”之一的“洪崖滴翠”。
在古代,崖上流水倾泻如帘,状若飞瀑,形成了“洪崖滴翠”一景,在明代就被列为“渝城八景”之一。
已故文史专家彭伯通著的《古城重庆》一录,清乾隆十六年至二十五年间,巴县知县王尔鉴在主持纂修《巴县志》的过程中,将原有的“渝城八景”进行了增减和调整,厘定了“巴渝十二景”,其中,“洪崖滴翠”位列第二。此举也令“洪崖滴翠”声名远播。
在王尔鉴的眼中,“洪崖滴翠”这处景点“夏秋如瀑布,冬春溜滴,汇入小池入江。石苔叠翠,池水翻澜,夕阳返照,五色陆离,莫可名状”,非常美丽。
该公司总裁何永智表示,重庆元素是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考虑得最多的问题,“我想建吊脚楼,但是,因为重庆的气候以及未来防火的需求,却不能使用吊脚楼重要的建筑材料——木头。可是,离开了木头的吊脚楼,还叫吊脚楼吗?”
后来,何永智到了山西乔家大院,看到了石头做的花鸟鱼虫,这给她带来了灵感:为什么不能用石头做出一根根“木材”,用它们来建起吊脚楼呢?这一想法得到了设计团队的认可。
5月9日,从西安来渝旅游的袁可言花了小半天时间慢慢逛了洪崖洞。他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自己专门避开旅游高峰来到洪崖洞,来之前做足了“功课”,“了解了这里的历史文化,再看它的现在,会觉得它既有历史的韵味,又有现代的光彩。懂得,才会更爱它。”
据悉,为了缓解洪崖洞的人流压力,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准备打通洪崖洞负一楼到来福士广场的通道,形成1.8公里的一廊两街格局,缓解超限客流带来的种种隐忧。根据这一新构想,洪崖洞的衍生部分同样具有美食、美景和文化基因。比如1200个历史人物陶艺、可以坐108人的大火锅等,让洪崖洞的品牌价值再次提升。
随着“网红重庆”知名度的不断扩大,位于渝中区东水门长江边的湖广会馆也成为外地游客来渝的“打卡地”。
湖广会馆建筑群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乾隆、道光、光绪年间又不断进行了扩建、新建和改建,目前看到的会馆群是清道光和光绪年间重建的。
据了解,湖广会馆是目前已知的全国城市中心区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它是清代重庆作为繁华商埠的历史,也是清代前期到初年重庆的移民文化、商业文化和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湖广会馆相关负责人杨介绍。
会馆建筑群中有一个重庆湖广填四川移民博物馆,它生动再现了人类移民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移民浪潮——湖广填四川移动,置身于此,犹如回到300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移动中。
杨说:“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有必要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这座城市曾经历了什么?湖广会馆凝聚了巴渝先民对文化的和骄傲,是华夏文明在巴渝大地传承的重要载体。”
杨介绍,一直以来,会馆以“塑造城市文化生活”为目标,传统文化,每年结合节假日举办春节“禹王庙会”、清明“禹王祭祀”、五一“听江民谣歌会”、国庆“移民文化节”等活动。
今年五一假期,重庆文保志愿者“冰锅”就到湖广会馆欣赏了“听江民谣歌会”。他说:“听着年轻人在百年的老戏台上演唱着纯正的重庆民谣,让人不禁浮想联翩。这仿佛是一场穿越时空的。”
杨告诉重庆日报记者,接下来,他们将针对青少年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在今年暑假推出针对小学生的“研学课堂”,让孩子们来这里了解城市的历史,学习中华礼仪,体验漆器、夏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
今年7月,会馆还将针对高考考生继续开展“金榜题名季”活动,让即将外出求学的学子、外地来渝求学的学子都来这里感受重庆的文化,让古老的会馆在城市文化生活中持续发挥作用,魅力。(重庆日报记者 兰世秋)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最佳浏览: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渝北区金开大道西段106号10栋移动新产业大厦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 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