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作为长江文化发祥地之一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的江苏,是中华文明中的人文高地,也是长江文化的富积区,要以长江文化为引领,长江大和历史文脉延续,力争更多江苏项目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顶层规划,打造长江文化遗产廊道和特色品牌,发挥江苏在长江文化、传承与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科学编制江苏长江文化遗产体系规划。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实现与“十四五”规划纲要、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国家文化公园总体建设方案有机衔接,力争更多项目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顶层设计。加强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江苏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规划、乡村振兴规划、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协调,制定出台江苏长江文化遗产总体规划,有针对性地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
塑造地域特色的长江文化脉络空间。以长江为主线,以秦淮河-胭脂河-胥河、大运河、南官河、通扬运河、锡澄运河-梁溪河、望虞河、浏河-娄江等河流作为支线,整体沿线文化名城、古镇古村、遗址遗迹、圣地、自然景观等长江文化资源点,构筑“点-线-面”相结合的整体空间布局,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核心区、拓展区分层分期有序推进。优化布局明故宫遗址、明孝陵、中山陵、世业洲、泰州滨江生态湿地、华西村、草鞋山遗址、双山岛、张謇故里等长江文化特色节点,精心构建外秦淮河-明城墙-金川河、湾头-瓜洲、牧城公园-江阴大桥滨江、望虞河、浏河、开沙岛-苏通大桥滨江等长江文化集中展示带,重点打造慕燕滨江、夫子庙-中华门、西津渡-三山、瓜洲、凤城河、春秋淹城、江阴要塞、黄泗浦、刘家港、张家港湾、唐闸-天生港等核心区域。
建立长江文化遗产的管理制度。探索设立各区域内的长江文化遗产管理区,负责长江国家文化遗产的管理工作。鼓励多方参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建立江苏长江文化遗产的重大项目库。
深入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按照省委实施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部署要求,扎实开展文物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开展长江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工程,摸清文化遗产底数。做好江苏长江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史前文明进程、吴文化和古徐国文化、六朝建康城、隋唐扬州城、大运河等考古研究工作,推进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淮河流域及大运河江苏沿线重要遗址的考古研究,加强文物蕴含的中华文化和时代价值的系统阐释,形成一批体现江苏水平的重大。
提升文化遗产传承水平。做好各级重点文物单位、古迹遗址、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和重要历史地段等特色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修缮工作,推进国家文物利用示范区建设。重点推进江南水乡古镇、海上丝绸之、中国明清城墙和联合申遗、泰州海军主题文化园、镇江-扬州千年运河口展示、南通近代工业遗存展示区等工作。加强本体及其历史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拆除历史建筑、不拆真遗存、不建假古董、不动大手何洁门照艳全集术。
加快实施长江展示利用示范工程。加强重要等级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古石刻、水利航运等各类型文物的与展示。构建展示馆、展示园相结合的展示体系。同时,统筹管理运用文物和红色资源,分批次公布江苏省文物名录,实施旧址修缮、馆藏文物修复。
绿色发展,打造沿江特色示范段。不断优化沿江产业布局,提倡自然岸线以自然修复为主。通过长江、京杭运河、太湖、苏南丘陵、虞山、狼山等融合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等长江文化要素,建设一批山水人城和谐共融的滨水“城市客厅”。重点推进南京“一江两岸”城市客厅、镇江世业洲生态健康岛、扬州“七河八岛”、泰州南官河风光带和南通五山滨江片区整体利用等特色示范段建设。
打造长江文旅精品线和特色品牌。利用长江文化节、长江国际旅游节、无锡江南文脉论坛、镇江金山艺术国际旅游节等活动,举办体现长江文旅深度融合特点的节庆、展会、赛事、论坛等活动,形成品牌效应。通过水联动、江城互动、跨江融合,以“世遗”整合长江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呼应长江文化时代价值,从不同文化分类设计长江文化遗产的主题旅游线。同时,推进文化遗产旅游、展演旅游、旅游演艺、主题公园、旅游民宿等融合发展业态提质升级,重点创建南京美丽滨江、镇江-扬州江河交汇、泰州海军诞生地、常州春秋淹城、无锡江阴要塞、苏州太仓丝起锚地、张家港最美江湾、南通近代第一城等有品位、有内涵、有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性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