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重庆人文
  • 准确把握杭州传统人文特色
  •   一个城市的人文、人文特色,深埋于城市的历史发展之中,决定着城市的兴衰。尤其是杭州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 史和灿烂文化的古城,人文对城市发展更具有决定意义。准确把握杭州的人文,我们首先应该科学地、客观地梳理杭 州的人文历史,把它放在杭州的历史长河中来考察和评价。

      杭州人文历史源头可从距今7000-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开始,其存在年代明显早于“河姆渡文化”,是 浙江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存。从跨湖桥遗址出土的陶器看,装饰手段多样,图案富有变化,器壁匀薄,造型 规正,并带有先进的慢轮修整工艺的痕迹,其制作之美、工艺之精,令人叹为观止。在那个年代,杭州的先民已经使用耜、镖 等复合工具,进入了耜耕农业时代。

      “良渚文化”是杭州历史文化长河中绽开的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是杭州历史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作为“良渚文化” 象征的玉琮,外形美观、制作精细,凸现出无与伦比的精致;内圆外方的造型,显示出内柔外刚的性格特征;“人、禽、兽三 位一体”的图腾图案,体现出“天人合一、一体”的和谐;它精气内敛而又大气磅礴,浑然一体而又舒展。可以说, 在五千年前的这只玉琮里,我们的祖先已经为杭州人种下了“精致和谐、大气”人文的基因。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杭州设立钱唐县。这是杭州历史上第一次建县。钱唐县的城邑,还在灵隐山麓一带;现在的西 湖,还是与钱塘江、古东海相通的浅海湾。到了两汉时期,海潮、江流携带的泥沙不断堆积成一条沙坎,把海湾与大海分割开 来,才形成了西湖的雏形。可以说,杭州城市的形成是海与潮文化的产物,蕴藏着雄浑大气、激昂壮观。而西湖的形成、“三 面云山一面城”的城市格局,又使得杭州城市布局开合呼应、自然和谐。

      隋代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钱唐郡改称杭州。这是杭州之名在历史上的首次出现。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拉 开了杭州繁荣昌盛的序幕。运河成了杭州、经济、文化与全国交流的最佳通道,它把杭州纳入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的大循环之中,尤其是把经济较为发达的苏州、无锡、杭州等城市联成了一片,促进了杭州的大发展。到了唐代,杭州已成“ 咽喉吴越、势雄江海”的东南名郡。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钱缪定都杭州,使今日之杭州跻身于古都行列。吴越时期是杭州历史发展的第二个高峰。 在文化上,佛教开始盛行,杭州有“东南”之称。佛教文化的盛行,形成了“普渡”的大气和反战乱、求和平、以民 为重的思想,奠定了杭州发展的思想文化基础。在上,由于吴越国三代五王实行“保境安民”的基本国策,在当时连年内 战、遍地烽烟的大时代,只有吴越一隅在整个五代期间都没有遭到战乱的影响,杭州在政局稳定、社会安定中迅速繁荣。 在经济上,杭州精致的丝织工艺、制茶工艺、造纸工艺甚为发达,丝绸、纸张都已被列为贡品,雕版印刷以及制瓷、铸钱、酿 酒等手工业日益兴盛,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相当繁荣,出现了“闽商海贾”的兴旺景象。“钱塘富庶,盛于东南”,成为经济 繁荣、文化荟萃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北宋时期,杭州是中国四大商港之一,有“地有西湖美,东南第一州”之称。

      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南宋正式迁都杭州。南宋是杭州历史发展的第三个高峰。南宋时,杭州成了中国的政 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当时的杭州由于中原人口的大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到南宋后期人口已逾百万。在经济 上,工商业繁荣居全国之冠,工商门类齐全、分工精细,有“京师四百四十四行”之说,来自40多个国家的外国人长期定居 杭州,从事经济、科技、文化、教等方面的交流。尤其是丝织业,除大规模的官营绫锦院外,私营手工业作坊更多,织造技 术高超,花色品种繁多,美不胜收。制瓷的官窑,有“瓷器明珠”之誉。对外贸易也继续兴旺,商港桅樯林立、船舶云集。文 化空前发展,杭州成为全国教育的中心,天下士人荟萃,学术繁荣。可以说,南宋时期,杭州的城市和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了极 盛时期,不仅是全国最大的城市,而且还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但到了南宋后期,由于受偏安和文化的影响 ,杭州大气的人文因素逐渐被,片面注重精致和谐,导致出现封闭、保守、颓废、安逸的负面效应。元代杭州置, 为江浙行中书省驻地。明代改杭州为杭州府,为浙江行省的省会。自明迄清,尽管杭州的地位较南宋时期有所降低,但 仍为我国东南地区的重要城市。到了1800年,杭州还是世界上的十大城市之一,当时人口还超过巴黎、伦敦。杭州仍以经 济繁荣、风光秀丽、文化昌盛吸引着四方商贾士宦。尤其是杭州纺织业、印刷业等,以其优质、精致的美名名扬天下。正如著 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赞美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城市”。但从南宋后期、元代开始,一直到明清以降, 杭州片面追求精致和谐,负面效应逐步凸现出来,城市发展相对滞缓,城市地位也日益低落。

      在杭州的历史上,涌现了一批集精致和谐、大气于一身的风流人物。如雄才大略的吴大帝孙权。他足智多谋、广 罗人才,“纳鲁肃于凡品”、“拔吕蒙于行阵”,联合刘备大败曹操于赤壁,终成帝业,与魏、蜀“三足鼎立”。就连曹操也 由衷发了“生子当如(下转20页左边条)(上接18页左边条)孙仲谋”的感叹。立国后的孙权对内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兴 修水利,促进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开发;对外抓拓展,首创开发的,并揭开了中国与南海诸国正式往来的历史篇章。 如杭城奠基人吴越王钱缪、钱 祖孙。钱缪定都杭州后,采取保境安民、善事中原的国策,倾全力发展地方经济;疏浚西湖 ,大力扩展杭州旧城,奠定了“腰鼓”型城市空间形态,现在杭州保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存绝大多数都是吴越期间建造的;修 筑长达百余里的捍海塘,了城邑与近郊免受海潮;整治钱塘江,便利了水航行,发展了海运事业,与日本、暹罗( 泰国)、高丽建立了通商关系。钱 纳土归宋,避免了战祸,保全了杭州这座城市,了杭州的市民。正是在吴越时期, 杭州一跃而起,当之无愧地进入了中国的第一流城市的行列。如活字印刷之父毕 。他制定了一整套制字、检字、排字、制 版、印刷的方法和程序,奠定了近现代印刷术的基础,使人类文化的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如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 最卓越的人物”沈括。他是一位文武兼备的活动家、多才多艺的学者,他的著作《梦溪笔谈》被为“中国科学史上的 里程碑”。如“民族脊梁骨”少保于谦。他爱国忧民,为官清正,匡危济世,节义炳彪,“全不怕,要留青白在 ”。于谦的给秀丽的杭州西湖山水景观注入了一股磅礴壮烈的阳刚之气。如“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龚自珍。他既是著名的 文学家、诗人,其文奥博纵横,自成一家,其诗瑰丽奇肆,开创了中国近代文学的一代新风。同时,他又是中国近代思想的启 蒙家,可以说是半个世纪以后维新志士变法图强的先声。如、国学大师章太炎。他一生因7次遭, 3次入,历经,矢志不渝。他学识渊博,文通古今,在文学、音韵、伦理、逻辑、史地等领域有非凡造诣,树起了一 座伟大的。如中国杰出文艺家、电影事业者夏衍。他穷其一生,为中国的文化事业,特别是电影事业作出了卓越 贡献,由此成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奠基人。如我国科学泰斗钱学森。他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特别是“两弹一星”的成功,立下了 不可磨灭的功勋。他的探索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堪称知识的典范。以上粗略列举的,都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在 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精致和谐、大气”杭州人文的精彩缩影和生动反映。还有不少历史名人,他们虽然不是杭 州人,但在杭州工作和生活过,在杭州的人文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如文人“市长”白居易、苏东坡,作为地方长官, 他们为杭州人民做过不少好事,特别是发动民工大规模治理西湖,把西湖雕琢得更加妩媚、精致;作为诗人,他们以婉转细腻 的笔触、雄浑大气的情怀,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吟咏杭州、吟咏西湖的诗篇,使杭州、使西湖更负盛名。如“精忠报国”的 民族英雄、儒将岳飞,他能文能武、能战守节,以国家利益为重,昭天日。八百多年来,岳飞一直被作为民族气节和民族 的象征。如“留取照汗青”的文天祥,他状元出身,生平留下了煌煌笔墨,他一腔忠烈,由胸中长啸而出,在生与死 的关头,坦然选择了与国家民族共存亡。如“死留碧血欲支天”的张煌言,他在狱中写下了“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 师”的诗篇,正气,气概冲天。如巾帼不让须眉的“鉴湖女侠”秋瑾,她既是一名杰出的女诗人,又是一名杰出的女 家。她在大堂“供状”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名句,深切地流露了对失败的惋惜,也体现了刚正不屈的气节。尤 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史上,杭州的大地曾经孕育了一大批志士。有第一个在杭州创建中国组织的创始人徐梅 坤,从此开创了杭州历史的新;有在中国现代农民中第一个倒下去的英勇无畏的斗士、衙前农动的农民 李成虎,揭开了中国现代农民斗争的序幕;有第一个翻译《宣言》,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曾 在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教的陈望道;有协助陈独秀创建中国第一个主义小组的俞秀松、施存统等10余位杭州者; 有在浙江陆军中就义的浙江省委张秋人、徐英、卓兰芳、罗学瓒等人。这些先烈的英雄气概 和无畏的(下转22页左边条)(上接20页左边条)崇高,赋予杭州人文以英雄主义的品格。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杭州历史上也出现了一些反映杭州人文负面效应、为后人所唾弃的人物。如以赵构为代 表的南宋集团,偏安江南一隅,醉生梦死,宴安佚乐,为了坐稳的宝座,甘心求和。“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 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遗风也由此而生。又如,满清八旗子弟来到杭州后,围着西湖安营扎寨 ,整日沉湎于湖山之乐,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纨夸之风一时兴起。这些人身上的负面效应,对杭州人文的负面影响不可 低估。

      杭州文化是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不断融合、创新发展的产物。秦汉时期,杭州文化吸收融汇了越文化、吴文化。 杭州是越国、吴国的交界地,以会稽为中心的越文化与以苏州为中心的吴文化,对杭州文化发展起到重大作用。魏晋隋唐时期 ,杭州文化又融汇了佛教文化和文化,佛教、文化融合于城市建筑、园林文化之中。南宋时随着宋室南迁,杭州文化 吸收融和了以中原文化为主的北方文化和皇家文化,产生了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皇家文化与市民文化的大融合。元明清以降 ,杭州文化在不断吸收本国其他地区文化的同时,又吸收了伊斯兰文化、教文化及以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等。 杭州文化在中融合诸多外来文化而得以不断发展,又保持自己的独特个性。可以说,兼容、和谐创新是历史上杭州文 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回顾杭州人文历史,总体上看,杭州人文在南宋以前是精致和谐、大气兼备,以精致和谐为主,并且两者彼 此支撑,互为补充,结合较好,正面效应明显。而从南宋后期开始,受偏安和文化影响,片面强调精致和谐,压抑大气开 放,精致和谐人文特色的负面效应逐步凸现出来。我们现在看待和评价杭州历史人文特色时,要注意防止两种片面的认识:一 方面,要防止过于夸大杭州文化中的消极面,贬低杭州的历史人文,以为杭州有史以来就是只有精致和谐,而精致和谐就 是封闭保守、小家子气。应该看到,杭州的发展史是一部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奋斗史。可以说,没有精致和谐的人文特色, 就没有杭州城市的精致,就没有西湖、、园林的精美,就没有丝绸、陶瓷等经济物产的精品,也就没有杭州经济社会稳定 持续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同样,在人文中没有大气,杭州就不可能从山中小县,演变成江干重镇、东南名郡、地上 天宫、天堂,也不可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大都市。现在有些同志对杭州人文历史不理解,没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认识 ;有些同志在对待杭州发展上完全以局外人、旁观者姿态出现,片面夸大南宋偏安文化的负面效应,把杭州的人文“ 化”。这是历史主义的表现,是完全错误的。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杭州传统人文特色中确实存在着颓废的状况和 心态,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概括起来就是:封闭、安逸、小气、虚浮。主要表现在:保守封闭,对外不开 放,外来思想文化和经济竞争,对内不合作,只顾自保,各自为战;安逸、得过且过,有余、进取不足,休闲有 余、创业不足,不愿走出去、不敢为人先;小而全、小而精、小家子气,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缺乏全局感、整体感,缺乏联 手出大手笔、干大事业的气魄和胸襟;,作风不踏实,爱刮“杭儿风”,爱做表面文章,“杭儿风,一把葱,花簇簇 ,里头空”等等。杭州人身上的这些劣根性,目前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于杭州的思想观念中,已成为影响杭州新世纪创业发展 的一种文化障碍。对此,我们要敢于,勇于揭丑,深入,抛弃。精致和谐、大气是杭州人文历史的主流,对 这个主流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要大力发掘杭州历史发展中所沉淀的、至今仍在发挥重要影响的文化资源,切实增强杭州人 的自豪感、自信心、进取心、凝聚力,但是当前的着力点要放在解决杭州人身上出来的劣根性上,使杭州人真正能够在新 的时代跟上前进的步伐,勇立潮头,再现杭州历史上的辉煌。这两者不能对立起来,而要统一起来。如果我们把这篇文章做好 了,对我们的祖先、对我们的历史就有了一个正确的评价,同时我们也就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开拓创新,使杭州再上一个新 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