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网讯 蓝印花布、棕编、剪纸……独特的地理和人文让南通拥有许多富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承出现诸多困难,这些凝聚着历史记忆的传统文化面临消失的。昨天,南通大学启动“非遗进课堂 文化有传承”素质教育工程,让非遗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重新散发其独特的魅力。
启动仪式上,南通大学与市文广新局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开展非遗课程教学,并与沈寿艺术馆签约,成立南通大学沈绣艺术创意工坊。今后,南通大学将聘请非遗传承人定期到学校进行教学指导,通过零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将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
近年来,作为南通地方高校,南通大学肩负起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2014年,学校利用社区教育的平台,联合市文广新局开展了“非遗进社区”活动;2017年,学校举办非遗文化艺术节,学生现场非遗传承人,组建非遗项目,开展非遗文化活动,在校园里营造了传承优秀文化的浓厚氛围。
今年,南通大学进一步加强校政合作,落实南通非遗传承人师资队伍、课程组织等工作,启动“非遗进课堂 文化有传承”素质教育工程,让地方非遗在校园落地生根,发扬光大。
南通大学校长陆永明表示,在全日制学生中实施“非遗进课堂文化有传承”素质教育工程,构建非遗课堂、非遗工坊、非遗三位一体的学习体系,以非遗进社区、非遗影像记录、非遗微商三个推广平台,引导学生融入到非遗传承和中去,积极培养学生的“工匠”,充分发挥非遗文化在全民素质教育中的推进作用。 记者尤炼口述小姑两瓣湿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