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南岸区的孩子们而言,“幸福”可知、可触、可感:是国旗下的一次,是教室里一起欢度的“节日”,是犯错时老师鼓励的眼神,是活动中同伴信任的默契……
南岸区以“1221”德育工作目标为重点,“立德树人”。今年2月,南岸区获得“全国文明城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先进城区”称号,南岸区教委获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再一次了“幸福教育”的德育“新征程”。
1、一座城市的文明体现在方方面面,可以是红灯前等待的人群,可以是背街小巷干净的角落,也可以是老人跌倒敢于上前扶起的人……文明,为什么不从小培养呢?
南岸,就是这样一座城。她从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开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进课堂、带进生活,植根于学生的思想,内化为学生的行为,构建起学生成长发展的人生格局。
11中的食堂,学生自觉排队打饭,不争不抢;盛过饭的餐盘没有大量剩菜剩饭,用过餐的桌子没有渣滓垃圾;
39中主题班会,几位学生用毛笔字写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然后一起展示,学生在老师的下,用身边发生的小事来举例自己理解的内容;
广益中学清明祭扫,“空军抗战纪念园”前,200多名中学生来回徒步6个多小时,向创立、捍卫和建设新中国英勇的先烈们亲手制作的白色小花;
在南岸区教委构建的幸福德育体系顶层设计中,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工作已成为了“新常态”。从注重课程体系的构建,到课程的主体意识,再到课程实施的方式,南岸区抓住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将其融进课堂,带进生活。
如大力开展家庭美德教育,通过“树家风、评家风、写家风、传家风、颂家风”好家风传承活动,以家风教育推动广大青少年的养成,并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全体师生的自觉实践。
在重庆第十一中学校承担的全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行动的试点工程中,就将其巧妙设计到17门基础课程、75门拓展课程、7门探究课程中,推动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学科课程实施、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作业设计中。
核心价值观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轴心,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则让整个“轴心”更稳、更正。当前社会上多种思想观念的交锋、碰撞,无疑对学生影响很大,这就更需要学校教育与之“抗衡”,需要教育去真正了解学生,用一种“接地气”的方式去亲近学生。正如南岸,其德育体系之所以成效卓然,就在于用一种“低姿态”为学生树立起人生的“大格局”。
2、学校是大家,班级是小家。这个“小家”的美丽,或是来自黑板报上的一笔一划,或是窗台上的一盆植物,或是“家人”为班歌班徽的出谋划策、对班级公约的共同遵守。
在南岸区,这个“小家”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育人载体。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这一表现形式,丰富和扩大了“幸福德育”的内涵,也让南岸的孩子们在动手与动脑中“有得玩”、“有得学”。
“稍息,立正。”在本学期第8周升旗仪式上,南坪实验小学洋世达校区4年级2班全体学生进行了“班级秀”展示。升旗手刘星彤带领本班的护旗手台,伴随庄严的国歌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接下来,黄芯静代表班级作了题为《文明礼仪在校园》的国旗下讲线班全体同学跳起了《南小文明礼仪操》,干净利落的动作,配上整齐统一的着装,将小学生积极向上的文明风貌展现无遗。
为什么会把班级文化作为育人载体?班级文化建设积极地放大了“同辈效应”,通过正面的引导、驱动和有效的规范,把德育思想教育寓于各种具体的可感情景中,让孩子们在共同的动手、动脑中,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的积极认识。
据悉,南岸区要求各中小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与学校实际相结合,参照《南岸区班级文化建设示范校评选标准(2015年版)》,以主题文化、行文文化、制度文化和文化建设为抓手,通过“一班一品”来实现“一校一特色”的景象。
目前,南岸区已建成班级文化建设试点校18所,构建起了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形式。例如,南岸区在积极开展“做一个有的人”、清明“网上祭扫”等传统活动的基础上,开展更多与班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班级节日活动,如珊瑚小学的“传统文化新闻播报日”、“中华传统游戏日”等学生喜爱的节日活动。
在南岸区看来,良好的班风,丰富的文化生活,优美的班级,使每个班级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与特色氛围,从而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提升南岸区“幸福教育”的整体内涵。
3、教育应该使孩子感情丰盈。好的教育,应该让孩子去接受美与情感的濡染,应该培养孩子的能力,培养他们创造未来的勇气和力量。
而这一切,就需要有心、有爱、有专业储备的高质量师资队伍。南岸用专业的途径,让教师不仅成为学生的良师,更成为他们的益友,成为人生上的启,用“德”与“爱”他们前行的。
“祝你和X早日成婚”、“祝你和X早生贵子”……看着班上同学在毕业纪念册上写的这些“恶搞”的“赠言”,海棠溪小学的班主任老师单丽萍心情沉重。
面对孩子们的青春萌动,单丽萍结合课文《毕业赠言》不失时机的引导:“每一个年龄都有我们的目标和方向。我们现阶段的任务就是学习,为梦想而努力,那么结婚生孩子是不是必须纳入你们小学毕业之际的奋斗目标呢?”学生们哄堂大笑,有好些人笑过之后,又显得很不好意思。
某种程度上说,德育教育,更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教育专业性:怎样用最平和的心,给予学生,成为学生的“启”,为他们前行的?
南岸一直致力于培养未来的德育专家型教师。近期,南岸建立了首批40个区级班主任工作站。“我们希望以此开发和利用优秀班主任经验与,提高全区1600余名班主任对新时代德育工作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南岸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为进一步提升德育队伍专业化程度,南岸区还将在近期组织40名中小学德育,赴华南师范大学参加中小学德育高级班,组织40名区班主任工作站主持人或区首席班主任、五星级班主任参加师范大学的高端培训,培训主题涉及到班级高效管理、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内容。
对于教师的培养,南岸还探索了新途径、新方法,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就是其中之一。据了解,该项赛事在南岸区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还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提供了储备人选,一大批优秀班主任从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区、乃至全市班主任中的佼佼者。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能力发展型社会,学校教育更应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创造未来的能力,让教育回归本真。
为了使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扎实落地,南岸区开展了 “中小学生综合素养六个一百”发展性育人评价系统研究,其中包括开展、自立自强自律管理、亲情日志、文明美德角色体验、才艺体育技能展示和体验实践探究,以此促进学生意识、人格品质、心理情感、行为养成、审美素养和探究实践的整体素养提升。
“再闯过白玉关和翡翠关,我就能进‘养石成玉明星榜’了,我想成为‘玉石宝贝’!”弹子石小学5·3班的罗钰果站在班级“养石成玉明星榜”前,眼里充满了期待。
学校每个年级、每个学生都有一本《养石成玉成长护照》,分高、中、低年级开设了养习、养礼、养心3门课程,如3年级玛瑙关“文明语,暖”体现“文明”,五年级“青玉关“不轻诺,守约定”体现“诚信”等。
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中得到德育的浸润,在南岸区,拥有这种“智慧”的学校还不少。迎龙小学编写了《小学生需要亲历的N项体验活动》,同样规避了呆板枯燥的,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语言、交际、沟通、探索等能力。
纵观、俄罗斯、日本等先进国家和、上海等国内先进地区教育经验便不难发现,语言交际能力、合作沟通能力、观察发现能力、探索实践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管理和能力等逐渐成为学生成长的核心能力。无论是游戏还是活动体验,南岸已经在上,已经朝着教育本真出发,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又一个教育的“幸福时刻”。(文/何霜 余麗柃)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