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重庆新闻
  • 3年来重庆潼南区学前教育投入633亿元普惠园覆盖率达982%
  •   12生肖排序“幼儿园变化太大了,”潼南区上和镇中心幼儿园李可佳的妈妈黄女士告诉记者,幼儿园从小学附设园后,无论是园舍还是保教活动都大变样,“园长、老师更加专业,更注重孩子养成教育,我们父母打心眼儿里高兴。”

      在潼南,跟李可佳同样幸运的孩子还有很多。这几年,潼南学前教育走过低谷,涉过险滩,打了很多硬仗,终于实现了公办园从4所到30所的突破,解决了老百姓“入公办园难”的问题。

      一位社区代表对他说,“城里上公办园太让人恼火了”,为了读朝阳幼儿园,家长要半夜起来排队,几百米的长龙。

      确实,城区当时只有3所公办园,约1000个学位,要满足15000多名幼儿的需求,不“抢”就只能花高价或到质量参差不齐的民办园。

      “读公办园太难了!”这个话题瞬间现场,代表纷纷附议,几乎成了“声讨”学前教育的专场。当时刚刚担任潼南区教委主任的刘昌荣如坐针毡,他深切感受到,入园难、入园贵已成了重大民生问题,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

      3年来,潼南区学前教育共投入6.33亿元,年均增长28.6%,公办园由4所增加到30所。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由33.1%上升到62.7%,普惠园覆盖率达到98.2%。

      3年时间,潼南学前教育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在今年的区人代会上,话锋陡转,代表们纷纷夸赞区里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解决得好,老百姓满意度大大提升。

      “潼南学前教育的大发展,得益于区委、区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刘昌荣说,区里建立起事权财权相统一的教育管理体制,赋予区教委充分的统筹权、自主权,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的制度保障。

      找地难、资金缺,是在潼南城区建幼儿园要面临的两题。分管规划建设的教委副主任唐军告诉记者,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空地已很少。就算有地,建一所幼儿园起码也要投入几千万元。这对于财力困难的潼南区来说,非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不可。

      围绕学前教育,潼南区打出一整套组合拳。区委、区先后出台《关于优先发展潼南教育事业的意见》《潼南区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做好顶层设计。

      足额安排非义务教育学校收费收入,足额安排上级专项本级财政应承担部分资金,足额安排土地出让净收益的10%用于教育,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及每平方米20元的城市建设配套费并用于教育。这4个“足额”,为潼南学前教育发展接通了地气、打足了底气、鼓舞了士气。

      多管齐下,通过镇街一批、城区新办一批、民办规范一批、整体提升一批等“四个一批”,潼南从根本上解决了入园远、入园难、入园贵、入园不放心等难题。

      潼南还在现有闲置校舍上做文章,采用统筹规划幼儿园布点、建制附设幼儿园、扩建农村附设幼儿园的“三步走”方略,大力发展公办园,实现了每个镇至少有1所中心园的目标(之前所有镇只有1所公办园)。

      记者获悉,到今年年底,潼南城区公办园将达到10所,全区公办园将由4所增加到30所。随着一批批公办园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学前教育“腰板”硬朗了。校园美丽、师资稳定、质量更高、价格实惠公办普惠越来越受到老百姓青睐,很多高端民办园也纷纷向普惠靠拢。

      为稳定教师队伍,实现“固本培元”,潼南区率先探索实施“2+1”模式,即一个班级核定2名有编制教师和1名购买服务人员。“两教一保”由财政买单,保教费全额由幼儿园自用。

      首先,对全区学前师资核编。由区委编办牵头,教育、财政等部门配合开展实地调研,对幼儿园班额设置、幼儿人数、实有教职工数等进行摸底,精准掌握编制需求总量。

      截至目前,全区公办园共核定教师编制638个,核定保育员员额198个,教师总量较2017年增加两倍以上。

      其次,建立编制“蓄水周转池”教育分池,在编制总量内单列学前教育专项编制,建立编制台账,形成规范有序的专项编制管理模式。统筹60余个编制用于招聘学前教育教师,确保人才引进。

      下一步,为解决编制总量不突破和幼教师资不足的现实问题,潼南将积极探索购买服务等方式,招聘一批非在编教师,同工同酬,社保、待遇、考核都跟在编教师完全一样。

      “教育发展之,只有足迹,没有奇迹。”刘昌荣说,接下来潼南区还要新建16所公办园,到2025年,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93%以上,普惠率保持在98%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