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重庆新闻
  • 【百姓故事】扶贫达人——记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朱钦万_重庆新闻
  •   {p0:[昔日贫困户一年挣30万 他把贫困村“变”度假胜地,与巫山县城隔江对望的建平乡春晓村,位于被当地人唤作“望天坪”的山头,这里是当地海拔最高的大山,也是昔日的市级贫困村。关于“望天坪”,在巫山当地流传着一种形容——“狗比人多”,原因是地处高山,交通不便,饮水困难,当地40多户人家的青壮年基本外出打工,只剩下老弱病残的家人留守破旧瓦屋。“以前的帮扶多是救济式的,给老百姓一笔钱,他们花了也就花了,但我觉得既然是扶贫,不该只是‘授人以鱼’,而是应该‘授人以渔’。”带着这样的思索,朱钦万决定深入当地百姓家中,感受他们生活的境况,看能否寻出一条出。他首先选择到村民吴宝清家中做客,彼时吴宝清的房子还是一个破旧的瓦屋,“那天他一直都和我一。”吴宝清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白天他们在山头转悠,看山上,看地里;晚上在床上“散吹”,聊生计,聊脱贫……“当时我就告诉朱主任,有次一个上山来拍照的城里人,到我家‘搭伙(吃饭)’,还给了15块钱,之后陆陆续续更多人来我家吃,在这期间竟小赚了一笔。”吴宝清表示,朱钦万听了这番话,立刻起身拉着他说:“我想到一个带大家致富的办法了!”朱钦万想到的,便是将全村打造成休闲农业度假区。凭借当地自然风光的优势,朱钦万的计划很快吸引了桦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关注。在代表老百姓与企业“谈判”时,朱钦万提出由企业投资建设游客接待中心,打造望天坪度假区,并带领村民一起成立农家乐协会,以规范相应的“行规”。最终,企业决定拿出3000万用以休闲农业的建设,并帮助当地百姓完善饮水、道等基本设施。随后,由扶贫办牵头,旅游等部门配合开展的一系列培训在望天坪举行;望天坪农房也纳入全县首批风貌,室内添置了由扶贫资金资助购买的床铺及餐具等;很快,“到望天坪度夏,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火了起来……“去年我们一家的收入达到30多万元。”吴宝清笑着说。],p1:[彻夜村民家劝搬迁 他带648户“穷人”走出大山,回顾在县扶贫办工作的这6年,在朱钦万帮助下致富的,远不只一个望天坪。时间回溯到2008年2月。就是在这个月,县上一纸调令,朱钦万从县农办调到了县扶贫办,分管生态扶贫搬迁。他上任的第一次很快来了:根据市级要求,需要想办法帮助庙堂的父老乡亲从极贫状态中摆脱出来。第一次“翻”进庙堂,朱钦万费了不少劲儿,陡峭的山壁间只能沿着狭窄的小缓慢前行,由于不熟悉况,他花了三四个小时才进到这个“与世”的贫困村。朱钦万了解到,尽管庙堂的幅员面积有82平方公里,但由于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山石嶙峋,其岩石区域占80%以上,全乡所有耕地都嵌在岩石缝里,90%的耕地坡度在25度以上。不少坡地甚至超过60度,当地农民说:“这样的地,只要连续干旱7天,泥土就会顺坡哗哗往。”面对穷乡庙堂恶劣的生活,与其苦苦死守,倒不如搬出大山。朱钦万和同事连续加班好几个通宵,终于制定出搬迁计划。方案出台后,乡搞了一个调查,99%的人愿意搬迁,但却有一些年迈的村民不愿远离故土。住在文庙村一组的曹学弟、袁孝英夫妇就是其中之一,当时老俩口都已60多岁,家中孩子早逝,他们只有一个10岁的孙子。面对住了一辈子的大山,尽管生活条件差,但对于老人家来说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我记得当时朱主任一直在劝老俩口和大伙儿一起搬走,可是他们听不进去,反倒把我们赶了出来。”彼时和朱钦万一起走访村民的同事回忆道,就在那天,朱钦万守在老俩口前一个晚上,直到第二天早晨,袁孝英看到站在口的朱钦万时惊讶地问:“你怎么还在这儿?”面对朱钦万的,老俩口心软了,他们听进了朱钦万的劝,为了孙子以后能够进城读书,有更好的未来,他们决定“搬”!最终,在朱钦万挨家挨户的了解、劝说、帮助下,庙堂乡实现了648户人的整乡搬迁,这也成为全市高山扶贫搬迁的一个“范本”。],p2:[扶贫办办公室早晨第一盏灯 6年帮8万余人致富,时间还在前行,工作还在推进,不知不觉间,朱钦万在扶贫系统已经干了6年多。正是因为他的到来,全县的扶贫工作办得越来越出色。在他的带动下,8万余人从贫困中出来。以“生态扶贫搬迁”为例,近年来,巫山将其作为从根本上解决偏远高寒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斩断“穷根”的重要途径。3.5万余人逐步了发展、脱贫致富的子。目前,在主要安置区,已开发整理土地3000多亩,修建公30余公里,并大力扶持发展烤烟、柑橘、中药材、畜牧养殖、乡村旅游等支柱产业。同时新建了人畜饮水工程、沼气池、高低压线及学校、村级卫生室等,基本解决了搬迁户用电、饮水、上学、就医等问题,让村民不仅搬得出、稳得住,还能通过发展产业逐步致富。而仅去年一年,巫山县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11亿元,比上年增长9.1%,实施项目400多个。减少贫困人口1.39万人,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困难6500人,新建和乡村道213公里,开展各类扶贫培训3892人,完成21个村整村扶贫并接受市级验收。新发展党参、金槐等中药材3万亩,集中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点3个,推进2个小片区扶贫综合开发。“在我的记忆里,只要朱主任没出差,每天早上他都是最早到办公室的。有次我送孩子去学校后,到办公室时刚好7点半,朱主任已经到了。”朱钦万的同事陶博说,在她的印象里,办公室早晨的第一盏灯都是朱钦万点亮,而通常,这盏灯也是最晚才熄。],p3:[,],p4:[,],p5:[,]}

      一手撬动巫山第一贫困乡——庙堂乡的高山扶贫搬迁,带领市级贫困村——春晓村村民开办农家乐的致富。“闲不住”的朱钦万不爱坐在办公室“远程指挥”,总喜欢“冲到一线”。这个“扶贫达人”,近年来率领他的扶贫队伍,帮助当地8万余贫困户了脱贫致富,“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的称号,可谓实至名归。

    延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