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以说是我市绝无仅有的一个古村落。全村几乎所有的房子都建在一块巨石上(上图),菜园、稻田也辟在这块石头上。记者近日走进永嘉县应坑乡炉熊村,来到这个绝无仅有的“岩上古村”,感受其特有的魅力。
“岩上古村”炉熊村,坐落在应坑乡偏远的山上,海拔700多米,共有280户,1000多人口。全村岩石的面积约有十个足球场大小,且地势平坦,坡度都在25度以内。站在巨大的岩石上向远处望去,视野开阔,群峰都在眼皮底下。环顾四周,却犹如在一个平坦的足球场,可以尽情的在岩石上奔跑、跳跃。
村两旁的房子依岩而建,高处凿平,低处用石块垫平,这样就是一个牢固的地基,再盖上房子,村民们就这样居住在岩石上。据该村的祖谱记载,这个村是在宋朝崇宁年间建立,至今已经有千余年的历史了,其间没有经历大的自然灾害。岩石上有饮用水源吗?出乎记者想像的是,在这块大岩石上,有一条先人凿出的水渠,清水源源不断地流淌着。
据村里老人介绍,该村建于宋代,最早的垦荒者姓卢,因战乱迁居于此。由于该村山场土地资源丰富,陆续有其他姓氏的人迁入,现在已经有18个姓氏的村民居住于此。
从一个姓氏,到现在的18个姓氏,80岁高龄的老人陈继汉颇有几分自豪,在他的眼里,这块大岩石是一块风水宝地,是当时村民最理想的居所,也正是这个原因吸引了众多姓氏的人迁居于此。更令陈老汉得意的是,村里不同姓氏之间关系融洽,相处和谐,民生。
乡党委吴理俊告诉记者,从1981年炉熊村有了第一批大学生开始,到2003年已经出了50多名大学生了。此后,村里每年有三四个孩子考上大学,最多的一年考上6个,且该村在全乡大学生人数比例中占到60%。现在这些毕业的大学生基本上留在城里工作。在当地,村民们都很看重对子女的培养,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有个好的读书,租居在县城及瓯北等地,靠骑三轮车来供孩子上学——这样的村民就有近百户。
与老人们在此其乐不同的是,年轻的一代却有着一颗不同的心,他们已将自己的心插上了翅膀,内心涌动着外出闯一闯的激流,大石头上往后不知还有多少人居住在此……
这可以说是我市绝无仅有的一个古村落。全村几乎所有的房子都建在一块巨石上(上图),菜园、稻田也辟在这块石头上。记者近日走进永嘉县应坑乡炉熊村,来到这个绝无仅有的“岩上古村”,感受其特有的魅力。
“岩上古村”炉熊村,坐落在应坑乡偏远的山上,海拔700多米,共有280户,1000多人口。全村岩石的面积约有十个足球场大小,且地势平坦,坡度都在25度以内。站在巨大的岩石上向远处望去,视野开阔,群峰都在眼皮底下。环顾四周,却犹如在一个平坦的足球场,可以尽情的在岩石上奔跑、跳跃。
村两旁的房子依岩而建,高处凿平,低处用石块垫平,这样就是一个牢固的地基,再盖上房子,村民们就这样居住在岩石上。据该村的祖谱记载,这个村是在宋朝崇宁年间建立,至今已经有千余年的历史了,其间没有经历大的自然灾害。岩石上有饮用水源吗?出乎记者想像的是,在这块大岩石上,有一条先人凿出的水渠,清水源源不断地流淌着。
据村里老人介绍,该村建于宋代,最早的垦荒者姓卢,因战乱迁居于此。由于该村山场土地资源丰富,陆续有其他姓氏的人迁入,现在已经有18个姓氏的村民居住于此。
从一个姓氏,到现在的18个姓氏,80岁高龄的老人陈继汉颇有几分自豪,在他的眼里,这块大岩石是一块风水宝地,是当时村民最理想的居所,也正是这个原因吸引了众多姓氏的人迁居于此。更令陈老汉得意的是,村里不同姓氏之间关系融洽,相处和谐,民生。
乡党委吴理俊告诉记者,从1981年炉熊村有了第一批大学生开始,到2003年已经出了50多名大学生了。此后,村里每年有三四个孩子考上大学,最多的一年考上6个,且该村在全乡大学生人数比例中占到60%。现在这些毕业的大学生基本上留在城里工作。在当地,村民们都很看重对子女的培养,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有个好的读书,租居在县城及瓯北等地,靠骑三轮车来供孩子上学——这样的村民就有近百户。
与老人们在此其乐不同的是,年轻的一代却有着一颗不同的心,他们已将自己的心插上了翅膀,内心涌动着外出闯一闯的激流,大石头上往后不知还有多少人居住在此……香港吉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