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11日报道 新媒称,豪爽、耿直、热情——这是许多人对重庆人的印象。你是否知道,山城人这种性格,一部分可能源自“袍哥文化”的DNA?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1月8日报道,“袍哥文化”的主要特征包括江湖义气、称兄道弟等,曾在重庆民间颇受推崇,但这股风气也不乏争议。
报道还称,这里自古是长江水运往来地,衍生鲜明的码头文化,由于商贾常往来于码头,为各方,人们自发组织帮会,抱团发展存,这些民间帮会组织就叫“袍哥”。
有一种说法是,这个名称取自《诗经》中《秦风·无衣》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即有衣同穿、有饭同吃、有福同享、有祸同当的“哥弟”。
川渝地区有句出名的话:“袍哥人家,决不拉稀摆带”,意思是袍哥们做事绝不拖泥带水、而是干脆利落,这也是袍哥们引以为傲的特征。
这些帮会发源自清朝初年。1644年,清军入关,清朝取代明代后,民间发生“反清复明”的起义斗争,其中一个规模较大的“天地会”组织,后来分出“哥老会”,后来逐渐流入四川,统称“袍哥”。
据记星期六左眼跳载,到了时期,袍哥帮会当时进入了西南各省,四川的党、政、军、农、工、商界等,都有人参加袍哥组织,袍哥的影响力在这段时期广泛扩大。
不过,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袍哥会”被视为帮派性质的,逐渐被,。他们如同“”而不守社会规则的运行方式,对社会构成危害。
如今,袍哥会虽然已不存在,但袍哥们提倡互相帮助、豪爽的一些“江湖特性”仍深植于重庆和四川民间。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蔡敏解释说:“从老百姓角度看,袍哥和码头文化可能有讲感情、讲义气等正面价值,不过到了就不同了,的做事标准,与这两种文化是矛盾的。”
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则如此看待:“江湖是古代一种梦幻的武侠境界,但现实是社会的生活。我们也需要义气,但这股义气也应是法制框架内的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