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重庆人文
  • 重庆晨报
  •   孟非说,开面馆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重庆小面的存在。“在重庆,说起小面,没人不知道。可在其他地方,情况就不一样了。”孟非回忆,两三年前,一个微博号公布了所谓的“全国十大面”,从成都担担面到陕西刀削面,唯独没有重庆小面。“重庆小面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响亮的品牌,缺少知名度。我去调查了下,南京大概有60多家重庆小面,但没一家出名,很多南京人根本就不知道重庆小面有多好吃。也就是那个时候,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开一家面馆,让全国人都知道我们重庆小面!”

      孟非的梦想是什么?是事业上的野心勃勃还是探寻新的人生目标?“我的梦想已经实现了,就是那碗重庆小面。”

      从印刷工到如今家喻户晓的主持人,几乎所有人都愿意去相信,孟非是拥有什么诀窍,或者拥有什么超人的智慧。对此,孟非只是表示,自己真的很平凡,既没有《最强大脑》里的非凡智慧,也没有什么人生诀窍,他只是随遇而安。

      对于智商,孟非坦言,他一辈子一次都没测过IQ,原因很简单:害怕。“我很清楚我自己不是什么智商很高的人,但我肯定也不是智商很低的那种人。可是万一去仪器面前一测,duang,说我的智商很低怎么办?所以干脆不去测试。而且对于一个人而言,要想成功,智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东西,排在它前面的,还有勤奋、勇气、与人相处等。”

      至于工作的调动,无论是从印刷工到摄像师,还是从摄像师到主持人,再从《南京零距离》到《非诚勿扰》,所有这一切,孟非说自己都没有任何的主观意愿,从来都是领导让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

      那随遇而安就是单纯地认命吗?“当然不是,随遇而安绝对不意味消极,不是不努力。”孟非说,“为什么总有人把随遇而安想得很消极呢?哪儿有不努力就得到成功的呢?随遇而安是让你服从安排,把安排的每个阶段任务都要做好,甚至比领导要求的做得更好。”

      2014年11月29日,南京万达广场3楼,“孟非的小面”正式营业,从那天起,人们才知道原来吃碗小面也是要排队的。在南京卖起重庆小面,就是孟非的梦想。

      孟非说,开面馆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重庆小面的存在。“在重庆,说起小面,没人不知道。可在其他地方,情况就不一样了。”孟非回忆,两三年前,一个微博号公布了所谓的“全国十大面”,从成都担担面到陕西刀削面,唯独没有重庆小面。“重庆小面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响亮的品牌,缺少知名度。我去调查了下,南京大概有60多家重庆小面,但没一家出名,很多南京人根本就不知道重庆小面有多好吃。也就是那个时候,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开一家面馆,让全国人都知道我们重庆小面!”

      那么,孟非的小面会开回老家吗?孟非摇起了头:“这不是班门弄斧吗?我现在也只能给我们的小面打70分,毕竟为了迎合当地人口味还是有所改变。现在不少人也跟我说过排队太痛苦,所以我准备未来几年多开几家,让家乡小面的味道飘遍全南京。”

      你觉得哪座城市最好?我问过许多重庆人,他们都说重庆好。但是你问一个四川人,他或许会告诉你江苏好,你问一个江苏人,他或许会告诉你好。

      提起孟非,最先映入你脑海中的,必定是那锃光瓦亮的光头,随后便是在《非诚勿扰》里的妙语连珠,还有重庆小面老板的身份。借着“逐梦他乡重庆人”,重庆晨报记者与孟非面对面交流,听他娓娓道来那份故乡的记忆,分享他梦想成真的喜悦。

      孟非曾在节目中多次提及自己的故乡重庆,而在节目里敢说敢言的他,也体现着重庆人耿直火辣的性格。可以说,是重庆塑造了孟非,而南京则为他一飞冲天提供了舞台。在这别样的“双城记”里,快44岁的孟非说自己活得很踏实。

      记者:真正让你声名鹊起的,要算2002年的《南京零距离》。从那时起,好像你就以光头示人了?

      孟非:谁说主持人就不能理光头?不过,实话实说,还是有人有意见,2002年的时候,就有同行找到台里领导,说我形象不好。领导很简单地回复:我看他形象不错。不过我也不是故意想以光头示人,1999年的时候头发就已经掉得厉害,后来干脆直接剪掉,省得自己伤心。

      “你知道那个时候离开重庆对我来说是什么感受吗?那个时候还不知道这种感受叫什么,现在才知道,那就是。”

      作为在重庆渝中区生活了12年的重庆人,孟非直言,所有关于故乡的记忆都是美好的,“也许现在回过头去看,会觉得那个时候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多高,但是当我去回想那些童年片段的时候,它们都是彩色的,是快乐的。”

      关于故乡的印象,孟非掰着指头说了几个关键词:较场口、电车、外公外婆、邻居。较场口对儿时的孟非意味着探索的起点,无论是去父母上班的地方还是去外面“见识世面”,他总会在较场口等同一班电车,再由电车带着他探索。

      外面的世界由电车,家里的世界则由外公外婆守候。小时候,由于父母工作太忙,孟非由外公外婆一手带大,提起两位老人,孟非满脸幸福:“他们两位老人真的很宠我,对我特别特别好。那还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的早餐就已经是一个鸡蛋、一杯牛奶。我就每天把凳子摆在院子中间,吃给大家看,地‘拉’。”

      虽然爱用早餐来“气”邻居,但对邻里之间的关系,孟非赞不绝口。“那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真的很质朴。”孟非双手比划起来,“就是这么小一碗汤圆,邻居家都会给我分半碗出来。要是哪家人今天要吃粉蒸肉了,都是撩开门帘扯开嗓子喊,巴不得家里多坐几个人。”

      孟非坦言,是重庆这座山城塑造了自己,也是在重庆拥有了人生最初阶段,也是最重要阶段的教育。那么他身上到底有哪些重庆人的性格特征呢?答案出乎记者意料。

      “我跟所有重庆人一样,最大的性格特征不是耿直,也不是豪爽。为什么这么说呢?”孟非摆摆手,把头一歪,乐了,“山东人豪不豪爽?很多地方的人都说自己豪爽,也都说自己耿直。所以这不是咱重庆人的最大特征。咱们最大特征只有一点,就是‘自恋’。”

      “优越感,对于这座城市的优越感。”孟非说,“你觉得哪座城市最好?我问过许多重庆人,他们都说重庆好。但你问一个四川人,他或许会告诉你江苏好,你问一个江苏人,他或许会告诉你好。”除了对城市的认同,重庆人还对语言和饮食有着绝对的自信。

      “在我们重庆人眼里,中国就两种菜:重庆菜和其他菜。我问了500个重庆人,500个重庆人都告诉我,重庆话跟普通话很像,很标准。除了重庆人,还有谁会觉得重庆话跟普通话很像?”

      那么孟非“自恋”吗?“当然了,别看我现在这样”,孟非摸了摸自己的光头,“小时候我还是很帅的。那个时候储奇门有个馆,我就坐在那种假飞机上,拍了个‘艺术照’。结果过了半个月我再从那儿经过,嘿,我的照片直接挂在了门口,而且这一挂就是小半年,活生生的招牌啊。”

      离开自然是绕不开的话题。“你知道那个时候离开重庆对我来说是什么感受吗?”孟非双手在胸前比划着,“那个时候还不知道这种情感叫什么,现在才知道,那就是。”

      因为父母工作调动,孟非举家迁往南京。这次离开没有任何征兆,一切对于孟非来说都是来得那么的突然。“就是还在正常的上学放学,突然一下,大人就告诉你,我们要坐船走了。去哪儿,为什么离开,完全不知道。就这样一下子与曾经熟悉的城市作别,习惯的一切都没了,甚至连跟院子里的小朋友告别的机会都没有。未来是什么,等待我的又是什么,一无所知,现在才知道,那个时候闷在胸口的感受,就叫。”

      孟非在南京市目中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从接送我们的司机张师傅身上就能看得出来。从安徽到南京已工作10多年的张师傅告诉记者,南京人没人不知道孟非,也没人不喜欢孟非,在他们的心中,孟非比刘德华还要帅!

      而孟非之所以这么受欢迎,除了如今火爆的《非诚勿扰》,在此前的《南京零距离》功不可没,“在电视上,他啥都敢说,我们老百姓想要知道的,真正关心的,都能从他那带金字旁的女孩名字儿得到答案。”

      最后,张师傅甚至生意都不做,采访全程都站在记者旁边,把孟非的每句话都记了下来,还不时“嗯嗯”点头。看来,“孟爷爷”在南京里的分量不是一般的重啊。

      采访过后,记者一行人赶到“孟非的小面”时,已经快要1点半了。本以为过了饭点,客人没多少,可没想到店门口的7排长椅上依然座无虚席,还有不少人倚靠着旁边的栏杆,眼巴巴地望着里面大快朵颐的食客。

      据孟非之前介绍,面馆的厨师全都来自重庆,经理也来自重庆,让人充满期待。当传说中的“孟非的小面”端上桌,一股浓浓的花生味道就裹挟着热气迎面扑来。从面条来说,颇有嚼劲,而味道也足够鲜辣。遗憾的是,辣味过于抢了风头,导致少了几分该有的香、麻,此外,为了迎合当地人的口味,减少了芽菜和猪油,也让吃惯正重庆小面的记者有些不适应。

      除了面条和作料,面馆的装修也很重庆,尤其是进门右手边的整整一堵墙上,写满了对重庆小面的定义,从“侠义”到“耿直泼辣”,用小面诠释着重庆的城和重庆的人。

      文章由325棋牌提供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