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文学硕士,,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助理、新闻系副系主任,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新丝”文化中心研究员。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重大项目,主持教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科研教改项目。先后获得校级“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团体竞赛”一等、校级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三等,连续三年获校级科研二等,多次获校级年度优秀教师、青年新秀教师、青年教师、“学生最喜爱的教师”称号。
工作后的第二年,陈寅就成为了学校评选的“学生最喜爱的教师”之一,对于这个荣誉,他笑谈,可能是因为自己喜欢自黑吧,学生不都喜欢接地气的老师吗?
“陈三胖”是陈寅自嘲的别名,别人都说,喜欢胖子,是因为他温暖踏实,但陈寅并不胖,温暖踏实倒是他最大的特点。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他总是笑着,温暖地笑着,和煦地笑着,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
六艺庄tiger,是他的微博名,六艺庄是他在学校宿舍的名称,tiger是因为他属虎,大家都喜欢叫他“tiger老师”。
2011级是陈寅真正意义上带的第一届学生,陈寅常说,如同初恋般,难舍也难忘。上是老师,下是大哥哥。“我和他们年龄最接近,无话不谈,那时的我也很青涩,我看着他们长大,他们看着我成长。”
大四的最后一节课,毕业生送给陈寅一本DIY的相册,里面贴满了他们平日里“偸拍”陈寅的照片,一张张稚嫩的笑脸,一句句直抵灵魂的心语,成为陈寅心底珍贵的回忆。
教育,归根到底是人的教育,陈寅说,让学生爱上老师,爱上专业,对于每一个老师而言,是难事,却颇有意义。
新学期开学,陈寅主讲的《学》课程又开课了!在这堂课上,陈寅一改传统的授课方式,结合假期里的新闻热点,针对新时代的方式,带领同学们逐一分析。
“洪荒之力为什么会走红?”“军装照H5缘何刷屏朋友圈?”“‘我们是谁’漫画的特点是什么?”从内容到形式,从理论到实践,陈寅紧贴新闻前沿,从生动鲜活的传媒现象入手,以学的角度连抛数问。
50余人的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同学们围绕新话题,运用新角度,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学生想到的新点子,又将会补充到下一次的教学中。
除了老师点评以外,每次课前8分钟,学生会根据热点进行播报,报告主题颇为有趣,涉及“颜文字”、“粉丝文化”、“恶搞”、“暴走漫画”等。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各种创造性的方式,折射出的是不同社会阶层的心理反应。学中有一种病毒,扩散的非常快,我在告诉大家理论的同时,还会加入社交时代的迷因,结合之前的理论知识,会更加深入一些。”
随着新时代的更迭,培养新闻人才深厚的人文素养、敏锐洞察力、活跃的创意思维与有效表现能力,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要让新闻“时尚”起来,就必须紧贴新闻前沿。一周热点回顾常态化,是陈寅基于新特点,在教学上做出的新,“新闻是一门全新的学科,需要我们老师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才可以为学生输送专业而新鲜的知识。”
陈寅主讲专业核心课有“学原理”、“电视概论”、“网络概论”、“文化概论”、“媒介营销与管理”等,几乎所有的课程,他都采用了“一周热点回顾”的教学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新闻的热爱和创造力。
在《电视节目主持》课程的教学中,陈寅时常在思考,这门在培养方案中作为理论课的课程该如何,才能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优秀的出镜记者和主持人。
2014年,陈寅向学校申请了微格教室,经过他的一番简单“”之后,这里变成了一个微型的“演播厅”。20来平方米的教室里,没有,多投影上显示的是电视节目的背景;中间没有常规的桌椅,只有三排“观众席”;教室后面架起两台摄像机,以供现场之用。
小组一般由5-6人组成,学生自主设计节目内容,可以选择人物类、新闻播报类,或是音乐节目、健康养生节目、电影资讯节目等等,形式上更是多种多样,有单人主持,双人主持,侃新闻,现场连线日,欢迎收看‘爱车一族’节目。”同学们俨然一副著名主持人的模样,新闻播报,电影评论,文艺晚会……全部脱稿,信手拈来。
教室就像模拟现场,这里不仅有“主持人”,还有“摄影”、“摄像”和“观众”,扮演“观众”的同学,会随着场景变化而无缝切换,和“主持人”进行现场互动。每位同学手上都有一本实训手册,现场记录口语表达的失误、“观众”观后感等等。
每一学期,学生有 5次机会,走进微格教室。在每一次的现场,陈寅会在旁边的办公室里,通过器观看每一个小教室的现场情况,认真记录下每位学生的表现,并现场打分。
每学期最后,陈寅会在每个组中挑出优秀的作品,让同组其他同学进行评点,并告知大家,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地方需要完善。
学生每每谈及陈老师的课,都非常兴奋:“我们非常喜欢陈老师这个人,所以喜欢陈老师的课,在他的课上,我们完全属于放松状态,设计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每个人都得到了锻炼。”
人人能主持,人人能策划,人人都能说新闻,是陈寅当初创新《电视节目主持》课程,最初的愿景。“利用微格教室,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轻松而愉悦的阵地,是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普通教室条件有限,很多功能得不到实现,陈寅向学校提交了实训室的申请,他希望完备的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
如今,经过反复的磨练和进步,新闻系学生纷纷登上各大舞台。以孟余香、侯晓敏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学生,并不是播音主持专业出身,但无论是主持大型晚会,还是出镜采访,其专业能力与专业主持相比,都毫不逊色。
2014级新闻学学生朱芮是院报《文渊阁》的执行主编,在陈寅老师的课上,设计主持了一档少儿节目,节目定位在3岁到6岁低龄儿童,穿插了歌曲、手语操等各种元素,节目活泼有感染力。“当时这档节目被陈寅老师入选优秀作品的时候,让我从心底里喜欢上了新闻学。”
在各大活动中,她主持的身影随处可见,但无人知晓,其实曾经的她是一个没有自信的女孩,从来没有站在舞台上的机会,“陈寅老师,给了我们一个能展示,绽放的舞台。”如今,朱芮正在准备考研,她说,她想像陈寅老师一样,自己,也温暖他人。
2017届新闻学学生王文婷,如今已经是《资阳日报》一名记者,“毕业后的工作本来是父母安排的国营单位,但陈老师激发了我对新闻和的热情,我觉得我应该像老师一般,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且一定要做得最好。”
对于专业的学习,陈寅鼓励90后00后的学生善用互联网思维,发挥他们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优势,运用好“互联网+”时代的优势,特别是结合新闻学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陈寅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是要多实践,多互动;对于学生的学习,陈寅说要多鼓励,多爱心,而陈寅对自己要求则是要不满足,不懈怠。在学校双创学院的支持和指导下,陈寅鼓励2015级新闻学学生开办摄影工作室,承接与视觉有关的业务,工作室给同学们拍写真集的同时,即发挥自身特长,又服务同学。
求学的时候,陈寅喜欢两种植物:西南大学东方红行政楼外的常青藤,深根于泥土之中,却永不停止向上攀登的步伐,发散出耀眼的青春之光;作家陆幼青笔下的向日葵,安静而执著,笑脸为形,真金如色,且懂得寻找阳光。
陈寅,文学硕士,,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助理、新闻系副系主任,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新丝”文化中心研究员。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重大项目,主持教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科研教改项目。先后获得校级“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团体竞赛”一等、校级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三等,连续三年获校级科研二等,多次获校级年度优秀教师、青年新秀教师、青年教师、“学生最喜爱的教师”称号。
“陈三胖”是陈寅自嘲的别名,别人都说,喜欢胖子,是因为他温暖踏实,但陈寅并不胖,温暖踏实倒是他最大的特点。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他总是笑着,温暖地笑着,和煦地笑着,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
六艺庄tiger,是他的微博名,六艺庄是他在学校宿舍的名称,tiger是因为他属虎,大家都喜欢叫他“tiger老师”。
2011级是陈寅真正意义上带的第一届学生,陈寅常说,如同初恋般,难舍也难忘。上是老师,下是大哥哥。“我和他们年龄最接近,无话不谈,那时的我也很青涩,我看着他们长大,他们看着我成长。”
大四的最后一节课,毕业生送给陈寅一本DIY的相册,里面贴满了他们平日里“偸拍”陈寅的照片,一张张稚嫩的笑脸,一句句直抵灵魂的心语,成为陈寅心底珍贵的回忆。
教育,归根到底是人的教育,陈寅说,让学生爱上老师,爱上专业,对于每一个老师而言,是难事,却颇有意义。
新学期开学,陈寅主讲的《学》课程又开课了!在这堂课上,陈寅一改传统的授课方式,结合假期里的新闻热点,针对新时代的方式,带领同学们逐一分析。
“洪荒之力为什么会走红?”“军装照H5缘何刷屏朋友圈?”“‘我们是谁’漫画的特点是什么?”从内容到形式,从理论到实践,陈寅紧贴新闻前沿,从生动鲜活的传媒现象入手,以学的角度连抛数问。
50余人的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同学们围绕新话题,运用新角度,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学生想到的新点子,又将会补充到下一次的教学中。
除了老师点评以外,每次课前8分钟,学生会根据热点进行播报,报告主题颇为有趣,涉及“颜文字”、“粉丝文化”、“恶搞”、“暴走漫画”等。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各种创造性的方式,折射出的是不同社会阶层的心理反应。学中有一种病毒,扩散的非常快,我在告诉大家理论的同时,还会加入社交时代的迷因,结合之前的理论知识,会更加深入一些。”
随着新时代的更迭,培养新闻人才深厚的人文素养、敏锐洞察力、活跃的创意思维与有效表现能力,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要让新闻“时尚”起来,就必须紧贴新闻前沿。一周热点回顾常态化,是陈寅基于新特点,在教学上做出的新,“新闻是一门全新的学科,需要我们老师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才可以为学生输送专业而新鲜的知识。”
陈寅主讲专业核心课有“学原理”、“电视概论”、“网络概论”、“文化概论”、“媒介营销与管理”等,几乎所有的课程,他都采用了“一周热点回顾”的教学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新闻的热爱和创造力。
在《电视节目主持》课程的教学中,陈寅时常在思考,这门在培养方案中作为理论课的课程该如何,才能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优秀的出镜记者和主持人。
2014年,陈寅向学校申请了微格教室,经过他的一番简单“”之后,这里变成了一个微型的“演播厅”。20来平方米的教室里,没有,多投影上显示的是电视节目的背景;中间没有常规的桌椅,只有三排“观众席”;教室后面架起两台摄像机,以供现场之用。
小组一般由5-6人组成,学生自主设计节目内容,可以选择人物类、新闻播报类,或是音乐节目、健康养生节目、电影资讯节目等等,形式上更是多种多样,有单人主持,双人主持,侃新闻,现场连线日,欢迎收看‘爱车一族’节目。”同学们俨然一副著名主持人的模样,新闻播报,电影评论,文艺晚会……全部脱稿,信手拈来。
教室就像模拟现场,这里不仅有“主持人”,还有“摄影”、“摄像”和“观众”,扮演“观众”的同学,会随着场景变化而无缝切换,和“主持人”进行现场互动。每位同学手上都有一本实训手册,现场记录口语表达的失误、“观众”观后感等等。
每一学期,学生有 5次机会,走进微格教室。在每一次的现场,陈寅会在旁边的办公室里,通过器观看每一个小教室的现场情况,认真记录下每位学生的表现,并现场打分。
每学期最后,陈寅会在每个组中挑出优秀的作品,让同组其他同学进行评点,并告知大家,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地方需要完善。
学生每每谈及陈老师的课,都非常兴奋:“我们非常喜欢陈老师这个人,所以喜欢陈老师的课,在他的课上,我们完全属于放松状态,设计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每个人都得到了锻炼。”
人人能主持,人人能策划,人人都能说新闻,是陈寅当初创新《电视节目主持》课程,最初的愿景。“利用微格教室,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轻松而愉悦的阵地,是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普通教室条件有限,很多功能得不到实现,陈寅向学校提交了实训室的申请,他希望完备的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
如今,经过反复的磨练和进步,新闻系学生纷纷登上各大舞台。以孟余香、侯晓敏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学生,并不是播音主持专业出身,但无论是主持大型晚会,还是出镜采访,其专业能力与专业主持相比,都毫不逊色。
2014级新闻学学生朱芮是院报《文渊阁》的执行主编,在陈寅老师的课上,设计主持了一档少儿节目,节目定位在3岁到6岁低龄儿童,穿插了歌曲、手语操等各种元素,节目活泼有感染力。“当时这档节目被陈寅老师入选优秀作品的时候,让我从心底里喜欢上了新闻学。”在各大活动中,她主持的身影随处可见,但无人知晓,其实曾经的她是一个没有自信的女孩,从来没有站在舞台上的机会,“陈寅老师,给了我们一个能展示,绽放的舞台。”如今,朱芮正在准备考研,她说,她想像陈寅老师一样,自己,也温暖他人。
2017届新闻学学生王文婷,如今已经是《资阳日报》一名记者,“毕业后的工作本来是父母安排的国营单位,但陈老师激发了我对新闻和的热情,我觉得我应该像老师一般,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且一定要做得最好。”
对于专业的学习,陈寅鼓励90后00后的学生善用互联网思维,发挥他们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优势,运用好“互联网+”时代的优势,特别是结合新闻学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陈寅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是要多实践,多互动;对于学生的学习,陈寅说要多鼓励,多爱心,而陈寅对自己要求则是要不满足,不懈怠。在学校双创学院的支持和指导下,陈寅鼓励2015级新闻学学生开办摄影工作室,承接与视觉有关的业务,工作室给同学们拍写真集的同时,即发挥自身特长,又服务同学。
求学的时候,陈寅喜欢两种植物:西南大学东方红行政楼外的常青藤,深根于泥土之中,却永不停止向上攀登的步伐,发散出耀眼的青春之光;作家陆幼青笔下的向日葵,安静而执著,笑脸为形,真金如色,且懂得寻找阳光。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地址:渝北区金开大道西段106号10栋移动新产业大厦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 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