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博士,全国学院(含民办高校)教育协作机制副理事长,社会科合会委员,合川区会副会长。在学院工作以来,多次评为“优秀教师”,2009年评为100位优秀教师之一。2014年起任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与法律学院院长。在教学方面,曾先后讲授《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国际贸易法》、《学》等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现为多家全国著名司法考试培训机构“三国法”签约教师,西南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
对李线年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一年,他被评为优秀教师,他说,这样的荣誉既让人觉得欣慰,又让人深感责任重大。
日常工作中的,是位喜欢安静的师者。不爱热闹,不爱喧嚣,最爱的是泡一杯清茶,放空自己,去沉思,去理清一些棘手的法律事务和晦涩的法律理论。
“要给学生输送专业而新鲜的知识,就必须让自己不断充电。”12年,发表过很多学术论文,主编过很多教材,在全国近30个城市做过无数场司法考试培训,担任过不少企业、学校的法律顾问,但是最让欣慰的,不是外面的,而是教师事业带给他的安宁和乐,于烟火处,觅得一处“桃花源”。
“课堂上的教学只是引领式的,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老师们的教学方式也应该改变,形式要多种多样。”说道。
先后承担了《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国际贸易法》、《学》等专业主干课程的讲授,12年,从不按教材照本宣科,经他作为兼职律师处理过的法律事务就是最好的教材。
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在教育教学上,跨越专业本身,结合当下时政热点,通常以专题报告的方式,真实呈现案件的处理过程,且语言幽默风趣。上过课的学生都说,“课堂就像‘法庭’,每每上完一堂课,就解决了一个case,相当有成就感。”
2014年,起任与法律学院院长之后,对教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以性教学为核心,灵活采用案例教学、研讨教学、研究性教学、诊所式教学等多种现代教学方法,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作为学生,首先要把基础课程学好,在这个基础上,还要锻炼相关的能力。无论以后是当律师还是、检察官,都需要和人打交道,所以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要强;文书写作需要逻辑正确、用词精准,这就需要同学们有良好的写作能力。”
为了让学生得到锻炼,他在教学中会更加注重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2015年4月,学院经合川区批准,成立合川区法律援助中心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工作站,作为负责人,每年会带领学生处理各类援助案件。案件小组一般由5人组成,师生共同起草法律文书,收集有关,分析案件,最后,学生还可跟随老庭旁听。
通过参与诸多案件,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大学是未来的地方,训练他们成为一个职业人,非常重要。”时常勉励学生一定要充分利用大学时光,国家法律在不断地更新,大学生不能只盯着司法考试,必须补充和完善知识体系,以适应国家法律的发展。
专业的学生最需要培养什么能力?表示,最应该培养利用法律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人认为是一门靠就能学好的学科,但说,仅靠背还不行,法科学生要具备法律思维。
在律的人看来,法律思维能力,实际上就是对法律关系的把握,要分清法律上的、义务和责任。
譬如,国际货物买卖过程中,货物运到目的地之后,出现破损,谁来承担损失问题?课堂上,学生针对此问题展开讨论。
“这个直观,找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不一定赔你,取决于你投保的险种。”“那就找运输公司赔偿?”“也未必,法律了在某些情况下运输公司也是免责的。”那到底是谁负责呢?
说到,在此案件中,有三种不同的法律关系:保险、运输、买卖合同关系。逐一分析当事人的、义务,就知道可以找谁赔了。
“作为学生,要学会抱着疑问去看书,去查阅资料,抱着疑问去不断思考。碰到一些社会问题,学的学生不能和大多数人一样,听风就是雨,必须要有法律人的思考,讲究法言法语。”说,学会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自己悟出来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
来自河南的吕帅华,是重庆人文科技学院2010届毕业生,毕业后考范大学硕士,现工作于市商务委员会,“拥有巨大的人格魅力,他从一名普通教师成为德高望重的名师,其间,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他严谨上进的治学态度也感染着我们不断奋进。”
当年上学的时候,老师的谆谆,恍若昨天,曾经师生一起为了学术论文的撰写而挑灯夜战,工作之后,老师始终挂念学生,每到首都,师生两人定会畅叙许久,一杯清茶,聊聊生活,谈谈工作。“无论毕业与否,无论身处何处,始终像一盏,着我们前进。”
诸如吕帅华的例子还有很多,2006级学生公杰考取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2007级学生肖超考取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2010届毕业生顾执一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律硕士研究生 ……并且,近三年国家司法考试中获得A证、C证的共计150多人。
一直鼓励学生深造学习,希望学生有更深层次的发展,每每听闻捷报频传,笑着说,与学生共同成长,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与法律学院,于2006年10月由原西南大学育才学院经济政院拆分而建,10余年弦歌不辍,在“博学于文,约之于法 ”的传承下不断发展壮大。
而在荣誉的背后,黄名述、赵光全、杨树明、王威、赖达清等一批德高望重的西南老教授奋力托举,推动了科研创新和学科专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为无数莘莘学子圆了梦。
说,他只是众多教书匠中的最普通一名,坚守三尺,是初心,更是态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授业解惑,是做教师的职责,除此之外,还应该他们如何踏踏实实,如何做一名具有职业的律师。”
谈到,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近年来,学院教学团队也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性,其间有部分教师由于各种原因离开学校,而留下来的老师,则基于对学院的传承和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三尺上。
“要培养出高水平人才,首先要有一支实力雄厚的优秀教师队伍,目前学院团队也面临师资培养和发展的紧迫任务。”作为与法律学院院长,他对教学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他时常说:“首先我是一名教师,其次,我是一名院长,最后,我才是一名律师。”
18岁上本科,30岁才上硕士,40岁才上博士,并不算天赋异禀,他时常与自己开玩笑,说自己是“大器晚成”,关于最大的梦想,他渴望70岁以后,还能站在,安心教学,真真实实,希望自己成为一股影响学生向上的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