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的水云铺,出村入乡一把橹。”这是水乡人生活方式的写照。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村与村之间没有桥,只靠在河道中累起石块才可以互相往来。而这些村与的交通就只能靠水了。于是,水乡里家家户户有船、有码头。
我们一悠然地漂着,当地长大的导游搞笑地说,在这里,要看哪家有钱,不看房子,要看船和码头,住钢筋水泥的城市人有钱了要买房子,靠水吃水的水乡人有钱了肯定是置船、造码头。因此也有了旧时姑娘嫁得好夫婿便是“泊得一个好码头”一说。
我们的船穿过了新华河、新伦河、三宝河,每过一条河就过了一个村。一上,我们看到了河道里搁着一艘艘弃置不用的船。船之于他们远远超出了谋生工具的意义,在更早以前,水乡人都是住在船上,就算在已上岸多时的今天,水乡人家还有个不成文的约定:船坏掉了,不能烧不能毁,只能让它搁置在河里终老,直到自然腐烂消失。导游切身的解说让我体会到水乡人对船的。
相对于对船和码头的深情,从前水乡人对房子的要求是简单的。岸边错落有致的吊脚楼便是他们的栖居地,水乡人家傍水而居,这些吊脚楼都是树皮做成的,当地人称作“寮”,寮虽简陋却冬暖夏凉,两三年需要更换一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大部分人在岸上盖了钢筋水泥的房子,但家家户户依然保留着至少一家树皮的吊脚楼,一般用作厨房。也许是为了凉快,也许是为了水乡人骨子里的念旧。
从船上下来,我们在平二村的一户卢姓人家的码头上了岸,还向当地的人家租了辆单车,好多年没骑车,歪歪扭扭地穿行在狭窄的村道上,看村里小桥流水的惬意……
去“岭南水乡”之前,我的感觉是难逃景点的人工化。没想到,地处珠三角、经济较发达的中山竟还有保存得如此原汁原味的、又与广州有着这么大文化差异的小村。
一个周末下午,我们来到位于中山市镇的岭南水乡,外表看平平无奇,“岭南水乡”大大的、张扬的招牌更加深了我的判断:不过是又一个经过包装的景点。
镇地处大沙田地区,与、澳门隔海相望,当汽船载着我们置身于纵横交错的水时,才骤然发现,景点只是一个,浮华的包装之下,竟是一个全然未经修饰的水乡。如今通公了,船还是不可或缺,因为盛产香蕉,运输香蕉只能靠船,而公的颠簸会让香蕉撞黑。
交通:自驾车:从广州出发,走华南快速干线,到番禺后珠高速,到中山三角镇出口,出高速后转左,跟牌可到镇的岭南水乡。背包族:省站或天河客运站乘班车到中山镇后,转乘33号车到岭南水乡。
美食:水乡处于淡水、咸水交界,以河鲜及沙田美食为主。有三宝:虾干、鱼雷干、鱼干,均为50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