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新任的剌史韩察在了解情况以后上奏给了当时的朝庭修建子城,将移到也就是现在的三江口,并以现在的鼓楼为南边,西面到现在的呼童街和府桥街,北面到现在的中山公园一带建造的内城,现如今的鼓楼即是当年内城的南门。
公元898年,唐昭乾宁五年公元898年,浙东南道南面指挥使黄晟(公元859-909年)任剌史,为了杜绝“外寇”即外面来敌人的窥探,百姓的安全。为了进一步加强州城安全,在子城外复筑18里外城,人称罗城,约在今环城马内。宁波城市的现状,到了唐朝,基本成型,于是开始了(宁波)的发展历史。由此,黄晟成为“宁波城市之父”。
公元1216年,宋嘉定九年,由太守程覃奏章朝廷,赐庙额曰“灵佑”。
公元1371年,明洪武四年,开春的正月里,突如起来的一场大火把现位于呼童街口的城隍庙焚烧殆尽,那时候一名对传统文化颇有专研的官员张琪,经过仔细的挑选,最后将的城隍庙地址选在了现在的县学街22号。
公元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间,城隍神才最后更名为现在的宁波府城隍神,当时的也正是更名为现在的宁波,城隍庙也因此被定名为宁波府城隍庙。
公元1645年,清顺治二年时清大军先后攻破杨州,杭州对城内的老百姓大肆的屠虐,大军宁波城下,在宁波城存亡之际,以兵部员侍郎钱肃乐为首领,在宁波府城隍庙起义抗清,百姓应者逾万,于城隍庙前盟誓,矢志报国,反清复明。这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无比悲壮的外族入侵、民族的斗争。
公元1693年,清康熙32年和公元1710年,清康熙49年先后2次受到灾害,受灾后城隍庙虽历经修缮,还常的简陋,但也不影响他的异常庄严。
公元1727年,雍正五年,刚到位的知府孙诏按照规矩先在城隍庙斋宿,刚好碰到正在为修缮城隍庙募捐筹资的诸生朱世煃等人,就捐出自己的俸禄,受到知府榜样的影响,其他后任也踊跃相助。这一次修葺历时六年,而真正确定整座建筑的规格和形制,奠定了城隍庙在宁波历史古建筑中的地位的。
公元1732年,雍正十年的大修,增建卷棚和后殿,使原来五间九檩重硬山顶的正殿之前又增加了面阔三间的卷棚,原来长形的大殿现在变成了凸字形,原来单一的硬山顶成了美丽的勾连搭。
公元1883年,光绪九年五月初一又被大火所毁,但宁波府城隍庙的宏伟蓝图,恢宏格局,就在这次大修时被奠定下来,成为后来修复的模本让人有迹可查。
公元1884年,清光绪十年重建,其建筑群共有四进,两旁有配楼。雄伟壮观,造工规整,自成一体。
公元1982年11月-1983年11月,作出将城内的工厂进行的搬迁,决定修复宁波府城隍庙,经过一年的修复,当时共耗资金五十五万元,工程顺利的完成。终始城隍庙老庙换新颜,迎来了城隍庙商场的盛大开业。
公元2015年7月,宁波市委、市为复兴宁波城隍文化,提出不仅要尽全力去城隍文化,更要还原传统市井文化的商业展示,以恢复古时期的仿古风貌建筑为旨,通过资源整合带动商城及周边区域的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体现的双提升。宁波一三七一城隍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投入1亿2000万,对未来整个城隍商业板块的开发作出了周密系统的计划。
城隍文化是中国古文化的瑰宝,其中城隍建筑文化、城隍美食文化、城隍商业文化深受喜爱,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城隍庙小吃城逛逛。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