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锅沸汤双椒会,聚友拾箸烫毛肚。辛香滋味满城邑,家家扶得醉人归。”小小火锅不仅成就千亿产值,更是山城重庆的响亮名片。
关于火锅起源地的口争笔论不曾消散。在考证后,重庆近日出品的《火锅中的重庆》“主动让出”诞生地的,称重庆只是特立独行、傲视群“锅”的重庆火锅(毛肚火锅)的起源地。
此书主编、巴渝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林文郁13日向中新社记者解密:古代中国已有火锅的烹调形式,如三国时期的五熟釜、北宋的骨董羹、南宋的拨霞供等,但真正出现“火锅”一词是在清朝,是满族人进关后推行本民族喜爱的烹饪方式、称呼及文化的结果。
清末时期,长江重要港口重庆的船工要祭龙王保平安,这“开船肉”是杀雄鸡煮熟后宰成八大块,在有辣椒、花椒的油碟中蘸了分给船工,俗称“鸡八块”。
初,不知是哪个小贩灵机一动,将“水八块”与北方火锅涮煮方法融合,煮一锅“又辣又麻又咸的卤汁”,以廉价牛肉、牛杂、牛油渣切片烫食,引食客追捧。著名作家李颉人说,这种叫“水八块”的食物不仅廉价解馋,且燥热御寒,深得一般苦力及贫民的喜爱。后再经尝试,烫起来脆香的毛肚(牛的瓣胃)渐成火锅主要食材。重庆毛肚火锅由此独树一帜。
林文郁称,1921年后(具体年限难考证),较场坝出现重庆第一家毛肚火锅店。李颉人的《中国人之衣食住行》称,这家“白乐天”火锅店的店主将火锅从街边担头移到桌上。
抗战时期,许多名人涌入战时首都重庆,火锅业迅速壮大。林文郁说,这下里巴人的美食走进以阳春白雪自居的咖啡厅、高档饭店。当时还流行一首小诗:朝天门、枇杷山,火锅小吃店,伴我八年度,饭菜麻辣香,雾都(指重庆)印记难消散。
现年80岁、曾卖过猪头肉“水八块”的曾庆禄回忆,1947年左右在重庆临江门附近一家火锅店吃毛肚火锅的情景:四五张桌子的店堂,桌上放置一小火炉,炉上放有一小铁锅,锅内有木格子,共八格,没有油碟,要重叠两只长凳才够得着锅内美食。
百年发展,重庆火锅独领在于“锅底”(即汤卤)中添加了麻辣二君——花椒、辣椒。麻辣、怪味、荔枝辣香、椒麻、糊辣,火锅味型日渐丰富;毛肚、猪肉、墨鱼、鲫鱼、鸡肉,品种日益增多。上世纪十年代出现的鸳鸯火锅(一半红汤一半白汤),吸引了更多不嗜辣的人们尝试,为重庆火锅冲出重庆、世界发出先声。
因在火锅中加入黄连、胖大海、金银花等降火药材缓解了上火伤胃问题的奇火锅在全国有300多家店。集团董事长余勇说,体验、接受重庆地道的麻辣火锅的外地人越来越多,美国、法国等外国吃客在店中常见,三四年前就推出了英文菜单。
美洲辣椒原产地的墨西哥前总统福克斯在重庆吃了“神奇”的红汤火锅后说“要把重庆火锅带到墨西哥”。
谈到火锅业的未来,知名火锅品牌小天鹅的创始人、中国火锅皇后何永智表示,需要创新、要时尚,要把健康带给市民。(完)标签:重庆 火锅 诞生地 麻辣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