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4日至6日,中央总、国家、习在重庆调研。这是1月4日下午,习在视察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时即兴讲话,勉励年轻研发人员在创新上自强奋斗、敢于突破。记者 兰 摄
2016年1月4日至6日,中央总、国家、习在重庆调研。这是1月4日下午,习在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与现场作业人员亲切交谈。
20年来,巴渝儿女艰苦创业、负重自强、拼搏进取、砥砺前行,巴渝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重庆发展的每一步都凝聚着的亲切关怀和巨大支持,习总视察重庆重要讲话为新时期重庆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直辖市的体制,中等省的规模;大城市大农村并存,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地区间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城市建设欠账多,老工业亟待转型……
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20年来,、国务院对重庆的发展高度重视、倍加关怀、倾力支持,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政策,为重庆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事业发展进步,方向至关重要。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着眼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辟了理政新境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习总系列重要讲话和理政新新思想新战略,成为引领重庆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总遵循总指导,确保重庆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重庆人民将这三天。2016年1月4日至6日,习总亲临重庆视察指导工作,指出重庆作为我国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区位优势突出,战略地位重要,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要扎实贯彻新的发展、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实做好深化工作、扎实落实“三严三实”要求,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一个目标”“两点定位”“四个扎实”——习总视察重庆重要讲话,为重庆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明确了新定位、赋予了新,指明了新时期重庆的前进方向,既为重庆发展提供清晰的行动指南,也为重庆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全面贯彻以习同志为核心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创新动力支撑和保障,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更加美好。
重庆的发展成绩巨大,是坚强领导的结果,是重庆坚定地与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干部和各族人民携手同心、苦干实干的结果。
重庆的生动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必须旗帜鲜明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习同志为核心的权威,坚定自觉、全面具体地向党的领导核心看齐,向党的创新理论看齐,向决策部署看齐,始终在思想上上行动上同以习同志为核心的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党的基本线;必须党的思想线;必须贯彻新发展;必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全面从严治党。
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并存,是重庆这座直辖市的特殊市情。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重庆一直在努力求索。
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与时俱进、科学决策,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性举措,我国区域发展呈现由不平衡向趋于平衡、由不协调向日益协调转变的良好态势。
重庆认识到,城乡联系、区域联系、经济与社会的联系、人与自然的联系、国内发展与对外的联系,都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不注意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会顾此失彼,导致发展失衡,经济发展与、文化、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协调共进。
在这种背景下,2013年,市委提出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发展区等五个功能区域。各功能区域的发展定位各有侧重、各有特色,不断推动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整体功能最大化,加快形成全市一体化科学发展格局。这正是重庆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的具体径选择。
2016年,重庆出台《关于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以实现空间布局更加优化、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发展特色更加彰显、生态更加优美的工作目标。
谈变化,最直观的莫过于交通的变迁。上世纪80年代前,重庆仅建成5座大桥;截至2016年底,仅主城长江和嘉陵江上就拥有桥梁29座;今年,重庆主城将同时建设11座跨江大桥。重庆成为名副其实的“桥都”。
轨道交通从无到有,发展迅猛。目前,重庆实现轨道交通运营里程213公里,规模排名全国第六。其中单轨交通运行里程99公里,重庆借此成为全球最大的单轨交通装备制造业,创立了多个国家、行业和地方跨座式单轨标准规范。目前,国内外40多个城市正在规划研究应用重庆单轨交通系统……
截至2016年底,全市铁网形成“一枢纽八干线”网络格局,高铁通车里程达到356公里;高速总里程达到2818公里,网密度3.42公里/百平方公里;农村公总里程达到12.4万公里,撤并村全面实现通达,行政村全面实现通畅;内河水运货运平均运距、水货运周转量等多个水运指标位居全国内河首位,4个枢纽港、9个专业化重点港口为支撑的内河航运体系基本形成;江北机场旅客吞吐量达3589万人次,全国排名第九。
随着全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和区域功能定位的明晰,区域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正在形成: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正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成渝城市群的主要支撑;以生态经济为支撑的生态发展区,正着力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资源产业化,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按照“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等要素跟着产业和人口走、公共服务跟着功能和人口走”的思,全市资源要素加快实现流动和优化配置,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协调发展、联动发展成为现实。
处于城市发展新区的永川在过去五年中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园区迈上千亿级台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特色轻工等产业集聚发展,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机器人)示范。
处于渝东南生态发展区的武隆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被联合国授予“可持续发展城市范例”,谱写了“绿色崛起、富民强区”的精彩篇章。
如今,全市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过去五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7%,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8%和11.8%,生态持续改善——“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重庆发展的关键词!
市域内,各功能区域“各优其优、优优与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格局中,重庆全国“一盘棋”,全面融入、参与、服务“一带一”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强与相关省区市协作合作,加快建设成渝城市群,着力构建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
在过去的4年中,重庆经济增速曾连续13个季度保持全国第一,与此同时,经济发展的效益和质量同样令人瞩目。回想20年前,1996年,重庆P仅为1315亿元;2016年,P达到1.75万亿元。20年间,全市经济总量增长12.4倍;1996年,重庆的城镇化率仅为29.5%;2016年,这一数字飙升至62.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直辖之初,凡论重庆经济,令重庆人骄傲的总离不开汽摩、钢铁产业,重庆是老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动力不足,是横亘在重庆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这些年,重庆经济发展抓住了牛鼻子——发展第一要务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发展实体经济不,重庆以新发展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三大“引擎”马力十足。
重庆紧密结合实际,积极落实中央交办的重大任务,聚焦制度创新,务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重庆问题导向抓重点、关键突破带全局、结果导向求实效,勇当的“促进派”和“实干家”,各级干部亲力亲为抓,扑下身子抓落实,突出抓好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的重大,主要领域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仅2016年,重庆就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煤矿、钢铁去产能任务,去除商品房库存900万平方米,处置完成231户国有僵尸、空壳公司。
积极探索行政体制。重庆积极探索符合市情的行政管理新子,全市行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基本建立起了精简、统一、高效的直辖市行政管理体制。
截至2016年底,市委部署的64项重点专项、281项重要任务,分别完成了23项和209项;我市承担的101个中央试点和部署的39个市级试点,分别完成47个和26个。
通道不畅,曾是制约重庆发展的第一“瓶颈”。不沿边不临海的重庆,将目光投向欧亚桥——首开中欧班列先河的“渝新欧”,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行程1万多公里,直达欧洲。更为重要的是,其运输成本仅为空运的1/5,时间仅为海运的1/3。如今,“渝新欧”占到全国中欧班列货运总量的近50%。
不仅如此,重庆还立足于发挥“一带一”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区位优势,不断扩大向东向西对内对外,加快构建型经济新体制,形成了由航空、铁、长江水运交通枢纽、国家级口岸和保税区组成的平台,内陆高地特征基本成型。
2015年11月,中国和新加坡第三个间合作项目——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落户重庆。打通内陆地区联通世界的资金、物流和信息“梗阻”,内陆地区物流成本和融资成本“双降”的目标正在重庆探索实践。
2017年4月,中国(重庆)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运营。重庆自贸试验区将进一步发展能量,为西部大开发、“一带一”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注入新动力。的红利将在重庆进一步得以。
2016年9月,市委四届九次全会通过《关于深化扩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按照《意见》,重庆将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通过大力培育创新主体解决“技术供给”问题,加速完善创投体系解决“资本来源”问题,统筹搭建创新平台解决“创新生态”。
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不断生发。2016年全市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20家、星创天地10家;新增技术转移机构5家;众创空间建设实现区县全覆盖;全市新增重点培育科技型企业3260家,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971家、同比增长161%,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62家、同比增长8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西部创新中心建设稳步推进。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农民增收空间不断拓展,七大特色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
汽车、电子双轮驱动,装备、化医、材料、消费品、能源产业多点支撑的多元产业体系形成,十大战略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工业经济抗御经济周期波动的能力不断增强。
刚刚发布的《重庆全球形象报告(2012—2016)》指出,“全球每3台笔记本电脑中,就有1台是重庆造”成为重庆笔电产业最直接的形象;全国每9辆汽车中,就有1辆是重庆造,重庆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汽车第一城”。
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保险资产登记交易平台、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等要素市场从无到有,离岸金融结算业务快马加鞭,助推全市金融业快速崛起。2016年,重庆金融业P占比达到了9.4%,排名全国第七,重庆正朝着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迈进;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2016年,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0728.77亿元,是1996年的32.8倍,占P比重为61.1%,比1996年提高36.2个百分点……
没有民生的持续改善,我们做的所有工作都毫无意义。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是重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朴实的话语,有力的誓言。
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直辖之初,重庆有366万贫困人口,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没有贫困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市人民的全面小康。市委市立下“军令状”,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保障,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近年来,重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着力构建脱贫攻坚长效机制,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发展能力。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202万人下降到2016年底的20.6万人。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重庆脱贫攻坚工作的一大举措。2013年以来,全市累计搬迁70余万人,而且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农村公、农村电商成为农民的“脱贫三宝”。
特别是农村公建设,重庆扶贫攻坚、交通先行,将其作为最紧迫的硬任务来抓。要知道,重庆大山区、大库区,山高壑深,要修一条有多难。再难也要办!不能只算眼前经济账,要算长远的大账!
过去4年中,全市累计投入400多亿元,新改建农村公4.1万公里。目前,全市农村公总里程达到12.4万公里,实现100%的行政村通畅、300户以上的撤并村通达,行政村通客车率达94.4%。地处深山的城口县东安乡兴田村由于公修通,昔日穷山沟成了4A景区,当地农民开办起“大巴山森林人家”,致富。农村公成了农村群众的脱贫、致富、小康、幸福!
重庆按照“五个”的原则,即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既当期可承受、又长远可持续,既解决民生实际问题、又持续提升民生水平,既抓实具体民生项目、又建立民生工作长效机制,不断增强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集中力量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普遍关心的民生突出问题,每年滚动实施一批民生实事,切实好、实现好、发展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教育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有书可读。2015年,重庆开始实施“暖冬计划”——为全市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小学安装取暖设施设备,涉及全市21个区县(自治县)的1024所学校,21万高山地区的孩子实现了温暖上学。目前,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已达81.0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03个百分点。
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15年底,我市已建成2606个“撤并村”卫生室,基本解决了农村地区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如今,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近两万个,市民看病基本实现“疑难病症不出市、重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乡(社区)”。
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按照“把修复长江生态摆在压倒性,共抓大,不搞大开发”的要求,重庆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五个决不能”底线:决不能以生态为代价追求P和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能以绿水青山为代价换取所谓的“金山银山”,决不能以影响未来发展为代价谋取当期增长和眼前利益,决不能以破与自然关系为代价获得表面繁荣,决不能对当前环保突出问题束手无策、无所作为,对苗头性问题疏忽大意、。深入实施“蓝天、碧水、、绿地、田园”五大环保行动,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4%,为全国平均森林覆盖率的两倍多;主城区已基本没有燃煤电厂、燃煤锅炉、化工厂和钢铁厂,2016年空气质量优良达到301天;加强湖库整治,全市地表水水质总体良好,长江、嘉陵江和乌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就是生产力,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已成为了人们的共识。
人居持续改善。许多市民告别了低矮破旧、设施简陋的住房,迁入宽敞明亮、配套齐全的楼房;持续推进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建成了一大批公园、绿地、体育健身设施和登山步道,“开门见绿,推窗见景”成为现实。
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2016年,我市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1996年的5.9倍和7.8倍,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
除此之外,山坪塘整治、城市棚户区、主城区背街小巷市容整治、扩大就业技能培训……一大批民生实事的实施,推动全市民生领域“冰点”逐渐消融、“难点”接连破题、“底线”加紧筑牢,“保障网”更为。
连续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成为唯一进入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的超大城市……重庆在众多榜单中收获美誉。这无疑是最真实的表达。
党的以来,市委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严肃生活,加强监督,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加强作风建设,全力抓好中央八项和市委实施意见的贯彻执行,实施干部“八严禁”、“十准”,严厉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吃喝、公费旅游、公车私用等问题;开发群工系统,实施群团,各级干部一心一意谋发展,切实推动了党风政风的转变,健康清朗的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紧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全民守法这个基础、创新这个动力、党的领导这个根本,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依市取得积极成效,全市群众安全感指数连续五年保持在90%以上……
传承党的优良作风,20年间,一大批党的好干部不断涌现:“移民先锋”冉绍之积极探索开发性移民工作的新子,“草鞋”邓平寿扎根深山带领干部群众致富奔小康,“时代楷模”马善祥“把群众感情永远放在第一位,一辈子做群众需要的人”……
先进典型、创新人物层出不穷:2003年1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学教授向仲怀率领的中国家蚕基因组团队,完成了世界第一张家蚕基因组框架图。这是继人类基因组中国卷、水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在基因科学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科研……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巴渝儿女爬坡上坎,负重前行,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去创造美好未来。20年前,被高山包围的巫山县下庄村一百多户村民自发组织起来,硬是在绝壁悬崖上凿出了一条公,打通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出口。开州区双坪村、巫溪县石柱村的村民同样是在绝壁上凿出脱贫。他们的,是重庆的写照,也了无数中国人。
践行中国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5年,重庆启动“逐梦他乡重庆人”全大型人物故事寻访活动。500多位逐梦人的故事和重情重义、吃苦耐劳、敢想敢干的了这座城市,也传遍了世界。
近年来,重庆涌现出7位全国模范、8个全国文明家庭;“重庆十大人物”评选活动走过11个年头,了110位年度人物的诞生;全市发展志愿服务组织3万余个,注册志愿者488万人,重庆成为全国志愿者人数最多的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志愿者之城、文明之城!
20年发展,重庆越发显得魅力十足——1996年,重庆接待游客总量为1416万人次,到2016年,这一数字已达4.6亿人次。
惟坚韧者,始能遂其志。在市委的带领下,3300万重庆人民铆足了劲,扬鞭奋蹄、埋头苦干,以勇往直前的决心、愚公移山的干劲,推动了重庆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20年时间,巴渝儿女丰满了一座城市的!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爬坡上坎、负重前行的拼搏史,是一部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史,是一部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的创业史!
回首过去,我们心潮澎湃;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今天,重庆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市第五次党代会描绘出了重庆未来发展的蓝图:决胜全面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全市一体化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加快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力争到2030年前后,初步建成繁荣发展、包容、人文荟萃、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我们要始终在思想上上行动上同以习同志为核心的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学习贯彻习总系列重要讲话和理政新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习总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记嘱托,咬定青山,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努力开创重庆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