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重庆人文
  • 中国历史总窥:从自然基础与人文特征看中华文明
  •   西部以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为骨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由青藏高原向东,包括云贵高原、黄土高原、高原,它们大体南北通贯,平均海拔约1000~2000米,构成了中国地形的第二级高原地带。以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为主体的中国东部一线米以下的丘陵和平原地带。

      这种阶梯式的地势结构和它们各自的生态气候是形成中国历史文化总体系中区域性差异的一个基本条件。

      中国的河流大都顺地势由西向东流淌。其中主要的河流长江、黄河、辽河、、珠江、松花江和淮河都流入太平洋,雅鲁藏布江和怒江则向南经过印度、孟加拉和缅甸流入印度洋。古代人类文明的稳定发展以人群的定居为条件,因而多与农业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

      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属黄土、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它的中上游流域是黄土高原,这里土层深厚,土壤结构均匀松散,具有良好的保水与供水性能,加上土壤具有较高的自然肥力,具有发展早地农业的基本条件。黄河下游主要流经河水冲刷黄土淤积而成的华北大平原和部分丘陵地带,由于距海较近,降水量偏多,也具有发展旱地农业的基本条件。

      长江全长6300多公里,是亚洲第一长河,流域面积达180多万平方公里。沿江支流纵横,湖泊棋布,孕育了广阔的平原。这里是带湿润气候,每年平均气温在15℃的天气有175天左右。土壤为或红色,有机质含量较高,生物资源丰富。

      丰富的热量资源和水资源为水稻等农作物的栽培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为人类稻作农业起源的中心。

      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了人类的活动,到旧石器时代期,这里已经成为人类活动的密集区域。由于土地利用价值较高,气候温和,

      江河发源于燕山北麓和大兴安岭东南麓的夹角地带,它的上游是丘陵绝带,中下游则为广表的辽河平原。在新石器时代中期,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人们对辽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知之甚少,因而相对低估了它在中国历史文明运动中的地位。近年的考古发现表明,辽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和黄河、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一样,也是中国古代文明体系中具有自身特色的重要分支体系。

      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是一个由自然界提供的自成体系的人类活动的舞台。这个舞台的各个部分之间有巨大的差别,但是其内向交流的地理条件要好于外向交流的条件,

      从经济角度来看,这是个总体上自给自足同时包容着许多差异很大的经济区域的体系;从角度来观察,这个体系以强大的国家实现对分散的社会单位的强控制,其演进表现为君主的强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官僚体系完备的过程;从文化角度来观察,则可以看到丰富的多样性、重视而忽视发展的传统和重视地缘与血缘关系的倾向。当中国以整体姿态与外部世界接触的时候,这个文明传统成为中国的原发基础。

      这种现象的要素是,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发展导致了强大的国家,从而强化了人们集体行为的能力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创造力。

      借助这个过程,形成了中国大地上文明运动的核心区域和主导的文化,该核心区域在与周边地区人群的竞争中总体上长期占据上风。这个核心的外部是富有活力的边缘区。边缘区的文化有巨大的活力,并不断地将这种活力带给核心区域,但是其自身的发展却以其与核心区域的关系状况为条件。

      。这个“场”的整体切面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多样性特征,它的演进过程则体现了华夏文明的整体连续性。

      这样一个文明的内聚运动使中华文明虽少受外来的挑战,但却不乏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之间各种复杂形式的矛盾、交往与融合,使得古代的中国人保持了文化进取的强韧和包容。

      这个运动的形式要素是古代的国家、民族关系,其内容则是华夏文化在中国地理范围内趋于整体认同。

      这个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使中国的历史充满戏剧性的故事。到17、18世纪间,这个过程达到了中国行政版图与文明空间基本复合的状态,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在原本联系微弱的众多人类群体相互关联的长期历史运动中,形成了中国宏大的文化体系,这个体系既具有整体认同的基础,也包容不同的教、价值、习俗和民族传统。

      这种文化包容性的基础是不同文化成分不断的融入、对于的共同需求、国家组织的强大和古典人文历时久远的传承。

      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从空间上表现为各民族文化和地区性文化体系的并存,从时间上表现为在融合与变异中保持了基本文化特征的继承性,从社会角度上看,则表现为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差异与共生。这种包容的文化使中国文化从根本上说,与其他文化体系是可融通的。

      人类社会大都建立在一部分人支配其他人的结构基础上。对于他人的支配权的主要基础是地位、财富、以及传统。这种支配关系在古代以公开的方式实现。

      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大致有君主、贵族、官僚、平民、贱民、奴隶。这些成分基本存在于中国古代历史的整个过程中,其比例和具体的处境与角色则一直处于变化中。这样的社会当然在观念上、法律上和实践上都是不平等的。

      与此相适应,中国社会有一个庞大的被称为“士”的知识精英阶层,他们以知识为资本,通过参与国家而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