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岛是仅次于本州岛的日本第二大岛。虽然本州的东北部就近在咫尺,日本的主体民族(按说是日本唯一的民族)大和人对这座岛屿的控制却一直到近代才完成。这是日本近代国家构建过程中的大事,也为岛上的原住民带来了命运的巨大转折。
而在并入日本之后,北海道的命途也未能一帆风顺,从工业龙头逐渐跌落成农业,近年来更是已经完全跟不上日本其他地区的发展速度,成为了以种植和旅游业为支柱的退化地区。
北海道是日本最北部的岛屿,并且在同纬度地区里看,气候也不算温润,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可谓苦寒。
在这并不意味着北海道岛上没有原始居民居住。在大和规模进入北海道之前,这里的民族是阿伊努人。在与北海道的另一群原住民鄂霍茨克人的竞争中,阿伊努人获得了优势,将对方彻底,成为了岛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然而有鉴于北海道岛寒冷的气候和破碎的地形,阿伊努人很难自行进化出发达的农业文明。在这个族群的历史上,他们一直基本保持着渔猎民族的生产方式。这也意味着低下的生产力和存储能力,以及在与农业文明互动时强烈的依附性。
渡岛半岛在地质上与本州岛东北部具有更高的亲缘性,火山遍布。这放在今天意味着密集的天然温泉,再加上北海道冬日清爽的雪景,每年都能吸引全日本乃至全世界的游客前来。而火山的另一功能则是提供肥沃的火山物质,对大和族农民的吸引力不亚于对今日旅游博主的吸引力。
而大和农民在与东亚(以朝鲜为跳板)的接触过程中,掌握了先进的育种知识,具有在纬度整体高于冬耕线北部的日本列岛农耕的能力,开垦北海道只是时间问题。而随着北上开荒北海道的大和人越来越多,农业聚落范围前线也日益北进,终于与阿伊努人出现了严重的土客对立情绪。
对于大和人来说,阿伊努人是不折不扣的蛮荒之人。他们不事农耕,终日在山林和湖泊间游荡,产出极为不稳定,甚至偶尔还有劫掠之举,绝非传统意义上的。
阿伊努人的体貌特征也明显有别于大和族,一个典型的阿伊努人肤色较深、眼窝立体、体格壮硕,还有一身的浓毛,很容易令大和人想起天狗厉鬼等神怪,接触体验并不好。
有学者认为,阿伊努人就是日本传说中的“虾夷人”。他们浓密的毛发让大和人想起了海虾,行事凶蛮则仿佛是文化中的夷族。
但也有学者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虾夷族是本州岛东北部的大和人。但无论如何,北海道在当时大和人的文献中是被称为虾夷的。从这个轻蔑的名字,便能看出大和人与岛上原住民的关系不睦。
其实类似的矛盾在很多大型民族向边疆地区扩张时都出现过。但基于大型民族和原住民的规模比例不同、生产方式不同、文化适应性不同,矛盾的处理手段也大相径庭,有时会爆发激烈的局部战争,有时则是以、通婚、贸易等和平方式化解。
起初在北海道岛上势单力薄的大和人尝试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以农业产出换取阿伊努人的渔猎产品,互通有无。然而这种鸡犬相闻和平共处的局面到15~16世纪发生了质的转变。
当时日本的中心在近畿平原(代表城市京梦到手机丢了都、大阪、奈良)。相对于关东的其他平原地区,这里更靠近东亚(朝鲜半岛),是农业技术从进入本州的第一站。其耕地面积又大于紧邻朝鲜半岛的九州北部,是传统上具有更高农业水平和经济底蕴的地区。
但随着日本与元、明两朝关系不佳,联络断绝,原有的技术优势开始。而条件均衡的浓尾平原(代表城市名古屋,是织田信长的)和面积广大的关东平原(代表城市东京,后来成为了德川幕府的)开始崛起,失控的地方诸侯(大名)蠢蠢欲动,日本著名的“下克上”传统初步。
而在当时的交通水平下,日本山地极多,平原盆地破碎的宏观地貌,也让中心通过实现中央的梦想未能实现,全国弥漫着即将到来的焦虑感。
为了争夺土地控制权,各诸侯国在大名的带领下进入了无序军事扩张的阶段,一系列军事压力从这三个本州中部的平原开始向日本东西两侧延申。而北海道上的大和人,也不得不显示出对北海道的兴趣,加强了对阿伊努聚居地的。
终于在1457年,双方因一桩商业纠纷爆发了胡奢麻尹之战,并以大和人获胜告终。矛盾既已明面化,且大和人又赢得了胜利,大和氏族便在上获得了空前的地位。当地的大和人豪族首领蛎崎氏不仅完全控制了北海道西部,还在此后的战国时代获得了丰臣秀吉承认的“虾夷岛主”印绶。
此后这个藩镇与阿伊努人的战争不断,但军事科技和农业实力远不如大和人的阿伊努人屡战屡败,防线节节向东败退。原本的平等贸易关系也已不复存在,阿伊努人在大和人城市里只能当苦力与奴仆,成为了依附的下等族群。
北海道从这时起就已经注定是大和人的囊中之物,只是需要一个契机,刺激日本本土加大对苦寒北海道的开发力度。
整个德川幕府时代,位于江户的中央始终没有授权当地的松前藩拓展大和人领地。这是因为松前藩在德川系统中属于最外围的“外样大名”,即在德川与丰臣争霸期间,与后者藕断丝连的,是受到严格控制的。
但到了18世纪,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快速开疆拓土的沙俄已经看上了远东的外海,以渔船、货船为前导,在北海道附近试探幕府的底线,提出了通商的请求。但担心内部解体的德川幕府了沙俄的要求,双方在北海道附近的关系高度紧张。
为了防备人染指北海道利益,幕府加快了对这个陌生领土的探索,不仅越过松前藩直接派探险家北上搜集信息,还撤销了松前藩对北海道的管辖权,将其纳入幕府直辖领地。
这次探险颇丰,江户幕府这一次探明了日后在日苏/日俄之间纠缠多年的千岛群岛和库页岛的具体地理信息。虽然此时的幕府尚没有现代海权观念,且封闭自守,但即使从传统的战争角度来看,他们也意识到这些岛屿将来必有大用。
而在日本国内部,随着美国黑船的到来,开关势所难免。但西洋列强纷纷前来,也让幕府面临的防御压力越来越大。在北海道开关的城市是与本州联系紧密的箱馆(今函馆),而缺乏现代化海防设施的函馆将会成为日本海洋防御中最弱的一环。于是幕府在这里参照的星堡修建了一座星形要塞,名为“五棱郭”。
1869年,在倒幕已经成立新之后,最后的幕府在箱馆五棱郭起义,宣布成立虾夷,遥奉德川后人为首领。这个很短命,几个月后就被击溃,新也由此获得了北海道的权威,设立机构,还把旧社会的武士(已经失业)迁入岛上从事农垦和矿业开采。前前后后迁入北海道的日本人共计300万。
但对于东京来说,北海道充其量也只是一个边疆的资源型省份,性开发和劳工都是不存在的。比如矿业开采中,为了防止工人潜逃,会将他们塞进只有一个出入口的大木屋,手脚以相连,不得,被称为“章鱼屋”制度。
在后来的日俄战争和二战期间,矿产丰富的北海道也长期扮演着日本工业仓库的角色。只是被关在章鱼屋里的工人,从失业武士、流放罪犯,变成了朝鲜人和中国人。而借助大规模的矿业开发,日本、企业也大举进入了北海道,牢牢掌握了北海道命脉,将其完全消化为本国的国土了。
战争末期,败相明显的日本帝国再也无法在谈判桌上挽留《日苏中立条约》,从西线腾出手的苏联不久后便向日本宣战。此时斯大林向美国划北海道南北而治,但出于种种考虑,杜鲁门总统了这个提案,决定由美国总管日本局势。
这个决策对于当代东北亚的影响相当重大。苏联/俄罗斯在南千岛群岛(北方四岛)尚且与日本纠缠多年,若是当年北海道分治,则远东的国际局势无疑会陷入更加难以预料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