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王维刚
摄/刘新生
摄/姚安明
摄/何海澜
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全国水资源战略储备库,当前正处于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的关键节点,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为此,委、市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就是生产力、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牢牢把握决不能以生态为代价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能以绿水青山为代价换取所谓的金山银山,决不能以影响未来发展为代价谋取当期增长和眼前利益,决不能以破与自然关系为代价获得表面繁荣,决不能对环保突出问题束手无策、无所作为,对苗头性问题疏忽大意、的底线,按照五大功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市一体化、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的要求,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优化生态、生态安全,实现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减少对自然的人为侵害
依据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发挥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作用,科学定位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空间格局保障。
首先是要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注重各规划功能的衔接,保持规划的连续性和约束性。都市功能核心区注重完善城市功能,适度扩大服务业、交通和公共设施空间,提升现代都市形象。都市功能拓展区有序拓展城市空间,“组团式”规划布局,产城融合发展,扩大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交通、城市居住等建设空间。城市发展新区“四化”同步发展,城乡统筹先行,建设“组团式”、网络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业集聚区和现代山水田园城市。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发展区按照“面上、点上开发”的布局,科学引导人口相对聚集和梯度转移,注重涵养和生态,提供生态产品,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和养老等服务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
其次是优化资源配置,突出特色发展,因地制宜建设各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城镇,形成符合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城镇化空间格局。推动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建成“组团式”城市群,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科学把控开发强度,推进城市与乡村、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处。推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发展区城镇群特色发展,加快生态搬迁,减少人口荷载和对自然的人为侵害。
最后,要划定生态红线,实施严格的分级分类管控,形成复合型、立体化、网络式的空间格局。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好水面、湿地、林地、草坡等绿色空间。
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产业发展格局、生态空间格局。生态红线。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资源节约和友好进一步强化;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发展区生态涵养与功能不断增强。全市耕地面积不低于3300万亩、林地面积不低于6300万亩、森林面积不低于5600万亩。
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降低发展的资源代价
根据五大功能区域资源禀赋、发展定位和比较优势,以产业调整为抓手,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构建技术资本含量高、资源消耗少、污染低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代价,从根本上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之间的矛盾。
实施五大功能区域产业投资禁投清单政策,强化投资政策分类、土地资源分类配置、资源分类保障和资源分类约束,促进产业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和集群发展。采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逐步化解过剩产能,鼓励优势企业开展兼并重组。
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降低土地、能源、水消耗强度。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土地集约利用,清理闲置土地,开展国土整治。强化工业节能,推进高耗能行业企业节能和能量系统优化。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推广绿色照明。加强建筑材料消耗管理,实施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加快绿色建材等推广应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推进以轨道交通为主的节能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循环型工业,推进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加快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开展园区循环化。建设循环型农业,实施示范工程,培育循环农业模式。建设循环型服务业,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开展再制造试点,发展机床、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再制造,推行“以旧换再”。
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以节能技术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为重点,加快发展节能产业。以再生资源利用、废物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以垃圾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监测及修复等环保技术装备为重点,加快发展环保产业。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稳步提高。完成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节能降耗和控制温室气体排务。万元P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和能耗逐年下降,主要资源产出率大幅提升。
加强和生态修复
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
深入实施“蓝天、碧水、、绿地、田园”环保五大行动,加强污染防治、生态和修复,着力削减大气、水等污染物排放总量,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中生产生活。
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PM2.5污染防治为突破口,强化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持续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加快燃煤设施达标治理或清洁能源,推动污染企业关闭或环保搬迁。加强城市扬尘、机动车排气、餐饮油烟和挥发性有机废气污染综合整治。实施重点区域黄标车限行,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
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有效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和三峡库区水安全。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重点湖库整治工作。实施重点区域、流域水综合整治,不断改善地表水质量。加快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污水收集管网,推进雨污分流。
持续开展农村连片整治,实施县域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完善运行监管长效机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农村清洁能源发展,健全完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合理控制化肥农药强度。划定土壤优先区域,实施主要农产品耕地土壤质量分区管理。
加强城市规划布局、准入控制、社会管理、群众参与等措施,强化源头控制,减少新噪声源产生。加强工业噪声污染防治,严格执行工业企业噪声排污许可制度。完善施工现场噪声管理制度,严格夜间建筑施工审批,夜间施工违法行为。加强交通噪声源头控制,扩鸣区范围,完善禁鸣标志,优化主城区网,加快低噪声面。
加强林地、森林、湿地,提升自然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质量和管护水平。加强生物多样性,积极防治有害生物。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实施天然林资源、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加强水土流失预防和综合治理,推进三峡库区消落区和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加强矿山、水能、林业、湿地、旅游等资源开发的生态和修复。
积极应对极端气候变化等自然灾害,提高农业、森林、湿地和其他生态系统、水资源、人体健康、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适应气候变化水平。
污染防治水平不断提升,质量持续向好,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安全得到保障。长江、嘉陵江、乌江生态屏障,干流水质不低于上游地区来水水质,重要支流和城市水体水质好转,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安全。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空气质量优良比例达到70%以上。建制乡镇(含撤并乡镇)以上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石漠化得到有效治理。
加快生态建设
推进公益诉讼
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强化司法、加强普法,将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纳入化轨道。
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法规规章“立改废”工作,全面清理现有法规规章中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不一致的内容。加快制定、修订生态、国土绿化、城市园林绿化、资源能源节约、循环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重点领域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完善地方标准,形成较为完备的地方生态保规体系。
推进进行资源行政执法,完善生态文明执法监督机制,严格规范文明执法。加强、能源监察、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基层执量,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生态文明行政执法体制。健全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强资源审判工作,建立资源专门审判机构,推进案件专业化审理,对造成生态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行政、刑事责任和有关连带责任。依法推进公益诉讼,提升生态法律援助水平。
深入开展生态宣传教育,把《中华人民国保》等生态文明法律法规纳入普法工作重点,营造全民守法良好氛围,增强全民生态的意识。
地方法规体系更加健全,执法监管能力明显提升,司法取得新进展,意识不断增强,权益得到依法,形成更加良好的生态文明。系统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生态红线、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生态责任追究和损害赔偿等制度不断健全。完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优化行政监督管理方式和手段,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和更多运用市场机制推进生态与建设。
加强生态环保制度建设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
严格源头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能源、土地、水严格管理、集约使用、损害赔偿等方面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制度。探索建立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发展区,既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又是生态脆弱区和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区,为全市和生态建设作出了贡献,理应得到生态补偿。健全信息公开制度。推进立法、决策、监督、影响评价等重点领域的参与,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生态环保没有区域边界,要推动建立跨行政区域的污染和生态联合防治协调机制。特别要按照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廊道”的要求,重点完善我市与周边省份的流域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共同好三峡库区水安全。
完善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
引入市场输入活力
生态环保投融资体制。下一步各级将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落实生态补偿资金,采用特许经营、公私合营等多种模式,探索完善环保领域的投融资PPP模式。此外,还要积极发挥财政投入的引领作用,通过股权投资基金等形式,多渠道带动社会资本进入环保产业。健全资源市场。不断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探索开展大气、污水和垃圾等污染物排放指标的市场化交易。同时,积极开展节能低碳和环保标识产品认证,推进购买服务、污染第三方治理、合同能源管理、环保技术产业化市场运作等探索,多角度健全和活跃资源交易市场。发挥经济政策的杠杆作用。比如推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生态环保税收优惠政策,探索建立再生资源“押金—退款”制度,完善污染责任保险,排污权抵押贷款,环保贷款贴息和贷款等。通过这些调控,可调动企业投身生态产业的积极性,倒逼改进工艺、节能减排,引导和鼓励社会使用生态环保产品、养成生态环保的生活习惯。
培养和繁荣生态文化
推动生态文明共建共享
增强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要教育和引导干部群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生态文念,促进生态文明和行为的养成,推动生态文明共建共享,形成自觉生态的良好社会风尚。生态文明行为。大力推行资源节约、友好的消费文化,鼓励低碳环保生活方式,引导市民形成尊重自然、节约资源、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大力、挖掘、发展具有重庆特色的生态文化。重庆有世界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水文站白鹤梁,有武隆、金佛山世界自然遗产和众多国家级自然区,要好、利用好这些生态文化资源和品牌。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推进生态文范区建设,推进国家卫生城区、园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区等创建工作,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
到2020年,努力将重庆建成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实现全市生态文明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陈维灯
环保局召开全市环保系统
贯彻落实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大会专题会议
11月6日下午,环保局召开全市环保系统贯彻落实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大会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市委四届五次全会和市委市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市环保局党组、局长史大平传达了市委、市主要领导同志关于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讲话,全面部署了全市环保系统下阶段重点工作任务。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建设进入了新阶段,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文化建设呈现出新景象,依国进入了新阶段,社会生活进入了新时代,迎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在此背景下,市委、市审时度势,总揽全局,结合实际,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及时召开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大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充分了市委、市的智慧和战略远见。
会议强调,全市环保系统要全面准确领会市委、市主要领导同志关于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讲话,从六个方面贯彻落实市委市《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一是反复深入学习市委市主要领导同志讲话和市委市内容。二是开好一个会议,起草一个意见,编制一个规划。三是解决好一批影响民生和安全的突出问题。四是确保完成本年度重点工作。五是有序做好新《环保法》实施启动工作。六是实事求是尽早谋划明年各项工作。
12个区县环保部门主要负责人在会议上发言。他们表示,生态文明建设责任重大、光荣,要迅速传达学习市委市主要领导同志关于我市生态建设的讲话和市委市《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抓住历史机遇,将环保工作主动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扎实推进环保“四清四治”、环保“五大行动”、环保“六件大事”等重点工作,做好新《环保法》实施各项准备工作。
助失聪儿童重获新“声” 热衷公益传递...
重庆首届武术文化节开幕
你健康 我服务 健康梦想课堂普及基本...
意大利文化推广活动周开幕
600余件专利产品“走”进社区
沙坪坝:“4+1”体系 居民的平安保障
生态文明宣讲走进北碚“美丽乡村”
长寿生态文明助农增收
重庆将推出“健康森林计划”
忠县周泽武荣登“中国榜”
巫溪县:举行中小学校“文明礼仪”知...
小城大爱——巫溪县以网格化服务模式...
黔江区依托市民学校开展丰富多彩志愿...
黔江区文明办联合区教委对辖区乡村少...
黔江区:为群众自发组织文体活动叫好
黔江区:市民学校乐趣多 学习玩乐两不误
黔江区:蓬东乡专题培训助残疾人脱贫增收
荣昌县国税局三举措扎实开展学雷锋活动
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
武隆县供销社开展“学习雷锋,关爱老...
荣昌县镇村官学雷锋助力春耕
璧山县学雷锋活动走进小学帮留守儿童...
垫江县妇联“四活动”雷锋
雷锋就是时代正能量
万盛经开区教育局开展学雷锋活动
延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