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徐悲鸿、宋子文、张大千都爱吃
随着餐饮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重庆的麻辣江湖天天上演着的战役,今天一道创新菜,明天一把新潮流,你方唱罢我登场。然而在这纷纷扰扰中,有一个人却埋头故纸堆中,整理出一整套重庆陪都菜,让近乎失传的老川菜如今再飘香。他就是国家级烹饪评委、重庆美食评论家郑勇。
“川菜不应该给人以只有麻辣的印象。”昨日,在解放碑颐之时大酒楼,现场做出六道陪都菜的酒楼经理郑勇对重庆晚报记者说,“我们有太多的好东西,我想把他们从被遗忘的历史长河中打捞出来,重新展现在面前。”
现在就让重庆晚报记者带你一起,听一听郑勇四道陪都菜背后的故事。
郭沫若、秦怡、张瑞芳等常点它
七贤士白肉是市民常吃的蒜泥白肉的雅号。郑勇介绍,大家现在吃到的白肉,其实来源于祭祖时用的白肉,也称福肉。祭祖之后,让祭祖的家人分而食之,沾染福气。之后,东北人用白肉蘸酱吃,而这道菜流传到了重庆之后,跟辣椒、蒜泥碰撞出了火花。
“当初开发出姑姑筵的黄敬临改变了这道菜一般选用后臀肉的做法,选用带皮猪脊肉,用秘制调料调味。”郑勇说,这道菜推出后,在陪都时期深受当时的文化欢迎,郭沫若、秦怡、张瑞芳等七位文化界常常点这道菜。因此,这道菜也得了个“七贤士白肉”的雅号。
按照如今营养学的说法,这种菜品也是很科学的———猪肉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1,但难以为人体吸收,加入含有蒜素的蒜之后产生化学反应,就变得容易被人体吸收了。
徐悲鸿的最爱,曾用画作赠厨师表谢意
面前这盘看起来像炸鸡柳般的菜,却有个不一般的名头:软炸扳指。
郑勇介绍,这道名菜源于鲁菜的九转大肠,该菜品使用大肠头作主要食材,因形似古代射箭用的扳指而得名。“软炸体现了川菜烹饪方式的多元性,就是把菜油烧热后,冷却至较低温度,再放入裹了一层面糊的大肠头,以低温炸熟。这样一来不仅外皮酥脆,里面也很软嫩。”
最爱这道菜的名人是徐悲鸿。郑勇给重庆晚报记者翻开一本1983年出版的重庆川菜名店谱,里面载有当时的颐之时餐厅画面,墙上挂着好几副名画。“徐悲鸿跟发明这道菜的厨师黄敬临是好友,此菜为徐悲鸿的最爱,每到必尝。徐悲鸿既为老友,黄敬临亲自下厨,做好菜奉客。为了表示谢意,徐则当场挥毫,赠以马画一张。徐悲鸿用画换佳肴的故事一经好事者渲染,马上轰动食林,传为厨坛佳话,一直流传至今。”郑勇说。
宋子文常用这道菜招待外国使节
面前这道菜不仔细看,你很难相信这朵朵盛开的白菊,是用一条大草鱼经过精细刀工加工而成。
为了这道鱼的研发,郑勇跑去了苏州做松鼠桂鱼最有名的得月楼考察。“这道菜的味型接近于松鼠桂鱼,”郑勇说,不同的是,松鼠桂鱼的外形是整鱼,吃时剥去鱼身上如同松子般的部分,菊花鱼这道菜则是用刀工把鱼肉加工成如同菊花的形状,更具有美感。
郑勇介绍,这道菜的爱好者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银行董事会主任宋子文。宋子文在上海长大,喜爱酸甜味道,这道造型美观、糖醋味型的菜自然深得他心。他常用这道菜招待外国使节,使其闻名。
张大千用清波鱼自制的一道菜品
画家张大千是四川内江人,上世纪五十年代以独到的画技蜚声,被称为东方之笔。然而你不一定知道,张大千也是一个好厨子。
他曾经仿照着川菜泰斗曾亚光的做法自制干烧鱼翅,用独门方法制作鸡,还利用川东特产的清波鱼制作出一道大千清波鱼。
郑勇介绍,据记载,这道菜脱胎于普通的干烧鱼,通过将鱼微煎过后,用较低油温慢慢把鱼煨熟,然后让汤汁渗入。张大千在烹饪配方中还加入了川菜中常见的泡姜、泡海椒,使得这道菜的味型变得更加重口。
想要还原陪都菜,还是有一定难度。本报你做其中的一道。
主料:清波鱼1尾(1.5斤左右)
辅料:青红小米椒(30克)、肥膘肉切成颗粒(20克)、姜蒜切成颗粒(各10克)、大葱切颗粒(10克)
制作过程:清波杀好洗净血水,划十字刀花,腌制十分钟待用。菜籽油烧到八成热时下清波鱼,炸至金待用。将切好的肥膘肉、姜蒜粒下锅炒香装入碗中待用。锅中放清油150克、50克豆瓣、50克泡红椒、姜蒜粒各15克,用微火炒香放入高汤500克、料酒、胡椒粉、糖、香醋少许,烧开5分钟后用漏瓢打去渣子放入清波,肥膘粒、姜蒜粒用小火慢烧,在烧的同时用炒瓢不停的往鱼身上浇汤汁,使鱼均匀入味,待汁水收干亮油时把鱼盛入盘中,最后把大葱颗粒,青红小米椒放入锅内炒香淋在鱼上即成。
特点:色泽红亮、入口干香、家常味浓
烹饪诀窍:1.鱼要炸干一点,慢烧成菜后鱼肉才能吸饱汤汁,确保入味又能保有酥香味。
2.此菜收汁时,要将汤汁慢烧至水分自然散尽吸干,汤汁浓稠亮油,不能用水淀粉收汁,否则鱼肉入不了味。
3.烧鱼时火力要小,这样鱼才入味,还要不停地晃锅以免糊锅,影响菜肴风味。
■重庆晚报 首席记者 冉文 见习记者 丁薛文 实习生 叶蓉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