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重庆景点
  • 周末到解放碑19张地图为你演绎300年重庆城成长史
  •   300年前的重庆城,长什么模样?珊瑚坝的飞机场,从哪个时候开始有的?1898年,英国人立德乐驾驶的第一艘小轮船“利川”号抵达朝天门码头。

      今天(17日),《地图上的重庆》城市形象展,在解放碑步行街开幕,展览为期三天,此次精选出19张地图,为串起和演绎了最近三百年重庆城市的成长史,市民可前往解放碑免费参观。

      实况新闻—重庆时报记者从渝中区获悉,此次展出的19幅地图,以重庆“母城”渝中半岛为主要范围,现场市民沿着地图中城市轮廓、街道脉络、建筑变迁等线索,找寻着孩童时期对城市的记忆,追踪城市发展的点滴。惊喜地发现重庆第一条公交线的起始站点、珊瑚坝飞机场、1980年7月1日通车的长江大桥、人民公园的前身中央公园,津津乐道仅存于记忆中的街道名和建筑。

      重庆城,曾历经四次筑城、扩城,者在渝中半岛上,一步步确定了重庆城市格局:从两江交汇处的“古渝雄关”朝天门到通远门,由九开八闭十七座城门和近九公里城墙合围而成,面积约2.4平方公里,这是100年前重庆地图的轮廓。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以重庆的正式建市为标志,重庆城市开始迅速向西破城拓展,发展出现代城市格局,地图的范围也在逐渐变大。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之后的地图,只能截取各图中的渝中区部分进行展示,而渝中半岛一直作为重庆最核心的“母城”在持续发展和更新。

      这半个多世纪,渝中半岛的发展有一个特点,就是桥梁逐渐增多,与江北、南岸的联系不断加强。像1963年的《游览图》中,渝中半岛两江四岸尚无一座桥梁,到1976年《游览图》上的嘉陵江大桥,再到从1981年《市中区交通图》上就已有的石板坡长江大桥,一直到1991年《重庆交通旅游图》、1997年《重庆交通旅游商务图》上的仍然仅有的嘉陵江、石板坡长江两座大桥,到新世纪2006年《渝中区地图》有了五座跨江大桥、2017年《最新渝中区地图》中的八座跨江大桥,这些也成为重庆二十年来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这个周末,可以穿越回过去,从空中的视角,从那些老地名老街道,从1761年开始,在地图上去寻味历史变迁的足迹。在欣赏这些风格各异、年代不同的地图的同时,还能通过扫描图旁的二维码,了解当年一些重要地点发生的重要事件,更能在一张特制的重庆地图上,找到你的家,挂上自己对这座城市的祝福语。

      此次展览中最早的一幅重庆城市图,选刊自清乾隆《巴县志》,为时任巴县知县、也是重庆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位知县王尔鉴所主持修撰,成图时间大约在乾隆二十五年(1761年)。该图主要表现范围集中在今渝中半岛重庆老城及周边,并清晰可见当时整个重庆城都囿于城墙之内。作为现存最早的重庆城市地图,该图第一次完整地表现了重庆九开八闭十七座城门,以及川东道署、重庆府署、巴县署、总镇署等行政、军事机关和治平寺(今罗汉寺)、崇因寺(今长安寺)、东华观等教场所,对于其他信息则表现较少。这也反映出古代重庆城市偏重于、军事和文化教的功能特点。

      重庆古称“渝”,渝城就是重庆城。该幅《渝城图》得来不易,其原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近年由市地理信息中心发现后复制回国。经初步考证,该图绘制时间在清同治到光绪初年之间,时间应早于1886年巴县知县国璋所著的《重庆府治全图》。该图不同于这次展出的其他地图,其突破了普通地图规规矩矩表现地物的做法,将地图对静物(地物)的表现和中国传统绘画对动物(人物等)的表现结合起来,数以百计的挑夫、轿夫、纤夫、船工、衙役,200多艘大小船只,以及轿、马等实物,对十九世纪中后期重庆城的各种生产、生活场景进行了生动的再现,让地图活了起来。同时,有别于上图《重庆城图》偏重于表达城市、军事功能的特点,《渝城图》还大量表现重庆城包括城外河街的商帮、码头、钱庄、戏班等商业、文化设施,显示出开埠前夕重庆封建城市和传统经济的繁荣。

      这幅《新测重庆城全图》,是重庆第一张用现代测绘手段编制的地图,于元年(1912年)一版发行,本次展出的为1925年编制的第五版。以前的重庆城市地图皆为手绘,受历史条件局限,对于地形的表现带有主观成分,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本图已经有比例尺和标高点,从此重庆进入了科学认识、展示、推广城市的时代。值得一提的是,本图的出版商为肇明公司,肇明于1939年的“五三、五四”大轰炸中被日军炸毁。而巧合的是,当时日本军令部侵华时期使用的重庆街市图,正是在肇明公司编制的这幅《新测重庆城全图》的基础上加以细化、修改的。

      此外,这幅图还有一个重要意义,是其编绘年代正处于重庆正式建市和第一次拓城前夕,彼时重庆尚未大拆城门城墙和迁坟、修,重庆城市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古代城市的格局和风貌。

      1950年是中国发展史上一个全新的节点。新中国成立后,旧秩序逐步被新秩序全面取代,本图可能是重庆解放以后第一张公开发行的地图,记录了新旧事物两种形态交替的时期。本图发行于市人民对部分旧地名更名以前,图上仍然标注有“国府”、“”等名,解放碑也标注为旧名“纪功碑”。珊瑚坝机场于1950年长江涨水后弃用,本图也对其做了最后的记录。本图在打铜街标注了“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分行于1949年12月成立。本图上的“人民银行”取代了“中央银行”的,这可能是“人民”这一新时代的符号第一次出现在重庆地图上。

      从这张图上也可以看出,经过1929年建市之后尤其是抗战和陪都时期的持续建设,重庆的城市范围大大拓展,但彼时地图对重庆城市范围的认知,仍然以渝中半岛为主。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