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魅力重庆
  • 这个美国人写了一本关于重庆的书享誉全世界
  •   作为“美中友好志愿者”,彼得·海勒斯于1996年到1998年在重庆涪陵生活了两年。他中文名叫何伟,在涪陵师专教英美文学。这个偏僻的山城,只有两个外国人,他是其中之一。每当他们上街,当地居民就像看猴子一样投来好奇而异样的目光。众人的围观和挑逗,就像一把把利剑,能把他们扎成刺猬。这种情况的正常反应是“龟缩”在学校里,两年志愿期满后便打道回府。但是他没有,如果要舒适的服役,他当初就可以选择乐山、绵阳等靠近中心城市的地区,之所以选择涪陵,恰恰是因为这里地处偏僻,志愿队的上级领导难得下来检查工作,而且远离中心城市,依然保留了淳朴的民风。这是他要观察中国、描写中国的最佳。

      在这里的两年间,他顶住各种压力,学习中国文化,学习汉语,与涪陵社会各阶层的人流,敏锐地观察并记录着涪陵的一切,每逢假期则坐上最的游轮,沿江而下,到长江沿线城市如丰都、测试你前世死因巫山,做深入细致的了解。他对这一地区的社会文化与风土人情有深刻的认识,这也为他创作本书积累了大量素材。

      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何伟有明清时期传教士的,积极地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他有深邃的眼光,而且很会讲故事,能将他在涪陵的经历写得血肉丰满。

      一开始,他用的思维来衡量涪陵,比如人们说涪陵的姑娘长得美,是因为有山有水,“土地决定人”,这是中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传统观念,但在何伟看来,不是应该人去决定土地、改变土地吗?他用的观念与幽默同涪陵人打交道,开玩笑说女孩脸上的雀斑好看,在是夸,但在中国,无疑是挖苦。他用的强势来对抗当地人的,以至于好几次在大街上差点起了冲突。差异是本书的主线之一,也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才让何伟更有目的性地去观察中国,也才衍生出很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有朋友说本书可以看作关于涪陵的社会学研究或者田野调查,因为书中确实有太多关于那个年代涪陵各阶层生活风貌的细节描写。

      但我不这么认为,何伟作为一个外来的旁观者,不自觉地便把周围人作为一个群体来观察,但他并没有抽象出群体行为背后的社会学意义。比如他对涪陵街头的大批棒棒军的描写,很传神,但他仅是描述而已。他注意到街头看客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但这一点鲁迅早就深刻地指了出来,这是国民性的问题。再比如,何伟对三峡工程实施前的国内颇为关注,在全国争得沸沸扬扬之时,作为直接相关者的涪陵人民却对此漠不关心,他们对公共事务的淡然,让何伟极为,但他也只是记录下他所看到的而已。总之,对涪陵,他未提炼出让人信服的理论。充其量不过是文笔漂亮的个人回忆或反思,远够不上“研究”二字。读一读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和《江村经济》,便知高下。

      这本书的问题在于故事太多、太繁杂,读来尽管有趣,但却茫然无头绪。何伟对涪陵的故事并未进行裁切与重构,就这么原汁原味、一盘散沙,算是比较原始和质朴的文本。

      这么多漂亮的故事,像一颗颗珍珠,晶莹剔透,如果再稍加打磨,并把他们用一个主线串起来,那必然会成为经典。试看林耀华先生的《金翼》,他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提炼和抽象,用近乎小说的笔法生动地展示了中国的家族制度。

      当然,本书已经足够优秀。何伟用自己的方式并记录了涪陵的一段时光。反正我被这个外国人所下的苦功了。

       文章来源于博贝棋牌850游戏